下列有关植物叶绿体的成分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吸收光的色素位于基粒上,转化光能的色素位于基质中 |
| B.分解水的部位在基粒,分解ATP和NADPH的部位在基质 |
| C.得到电子后的某些叶绿素a即成为强氧化剂,能使NADPH转变成 NADP+ |
| D.光能转化为电能后,能使某些叶绿素b不断得到电子和失去电子 |
右图所示实验装置,F、G为两个半透膜制成的小袋,内盛有溶液乙,上端分别接上口径相同的小玻璃管。与F相比,G体积较大。二者置于盛有液体甲的大容器内,最初两个小玻璃管内的液面高度相同。已知两种液体的浓度梯度顺序为甲>乙,在下图中能显示今后一段时间F和G所接玻璃管内液面变化的是()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保留接触抑制的细胞在培养瓶壁上可形成多层细胞 |
| B.克隆培养法培养过程上多数细胞的基因型会发生改变 |
| C.二倍体细胞的传代培养次数通常是无限的 |
| D.恶性细胞系的细胞可进行传代培养 |
钱永健先生因在研究绿色荧光蛋白方面的杰出成就而获2008年诺贝尔奖。在某种生物中检测不到绿色荧光,将水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入该生物体内后,结果可以检测到绿色荧光。由此可知()
| A.该生物的基因型是纯合的 |
| B.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该生物体内得到了表达 |
| C.该生物与水母有很近的亲缘关系 |
| D.改变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1个碱基对,就不能检测到绿色荧光 |
基因工程中,需使用特定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便于重组和筛选。已知限制
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一G↓GATCC-,限制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根据图示判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Ⅱ切割 |
| B.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Ⅰ切割 |
| C.质粒用限制酶Ⅱ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Ⅰ切割 |
| D.质粒用限制酶Ⅰ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Ⅱ切割 |
PCR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下列有关PCR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变性过程中破坏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
| B.复性过程中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是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 |
| C.延伸过程中需要DNA聚合酶、ATP、四种核糖核苷酸 |
| D.PCR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所需要酶的最适温度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