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18世纪初至明治维新前农民暴动的次数表
年份 |
次数 |
一年平均 |
年份 |
次数 |
一年平均 |
1701~1710 |
55 |
5.5 |
1791~1800 |
122 |
12.2 |
1711~1720 |
73 |
7.3 |
1801~1810 |
98 |
9.8 |
1721~1730 |
70 |
7.0 |
1811~1820 |
166 |
16.6 |
1731~1740 |
86 |
8,6 |
1821~1830 |
133 |
13.3 |
1741~1750 |
130 |
13 |
1831~1840 |
279 |
27.9 |
1751~1760 |
116 |
11.6 |
1841~1850 |
129 |
2.9 |
1761~1770 |
108 |
10.8 |
1851~1860 |
170 |
17 |
1771~1780 |
78 |
7.8 |
1861~1867 |
194 |
27.8 |
1781~1790 |
229 |
22.9 |
|
|
|
请回答:
(1)此表反映了哪一趋势?表明了什么问题?
(2)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有哪些?
《大公报》撰文描述当时女性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的现象:“于是有所谓女子北伐军,女子敢死队,女子同盟会,女子参政团,女子自由党。”这种现象反映了()
A.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 |
B.救亡图存的历史潮流 |
C.自由平等的时代诉求 |
D.婚姻自主的社会风尚 |
1872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沪上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包括“凡马车及轿子必须于路上左侧行走”“凡小车必由左边往来,唯不许走路旁相近之路中心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这说明()
A.租界当局拥有制定交通规则的权力 |
B.上海交通领域出现了最新科技成果 |
C.交通规则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
D.上海交通开始与西方近代文明接轨 |
我国近代某个工厂刚刚创办时“正厂初办,下走无状,不能得世界之信用”,“既不能昭布信义、集累亿之赀,又不能速取捷效、执谗谤之口,独立搘拄,呼助无人。”以下是1840-1956年我国四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图,符合该工厂形态的是()
下表是重庆国民政府根据《内地房荒救济办法》为建设公营住宅(出租给平民使用)而贷款的情况,投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下列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是()
地区 |
重庆 |
成都 |
贵阳 |
贷款额(元) |
300万 |
200万 |
100万 |
A.抗战时期政府关注百姓生活
B.官僚资本侵蚀民族资本
C.民族资本主义得到飞速发展
D.西部房地产市场火爆
“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中国人数甲于五洲;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论者在此强调的是()
A.西方的富强主要在于发展工业 |
B.发展工业是富民强国御侮之道 |
C.工商业并举才是国家强大之计 |
D.中国的唯一选择就是发展工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