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票证旧事》记载,复旦大学研究生王春瑜决定当年结婚的因素之一是因婚后才有副食品供应证,凭此每周才能买到几块豆腐干、半斤豆芽之类。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A.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 |
B.计划经济体制下仍然存在商品交易 |
C.节俭与奉献成为当时社会风尚的主流 |
D.“文革”动乱导致日用生活品严重匮乏 |
1937年、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1937年占工厂总数比例为18%,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为4.4%,占工人比例为7.3%;1942年占工厂总数比例为58%,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为78%,占工人比例为49%。上述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资本家实施“实业救国” |
B.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C.民族企业内迁和实行战时体制 |
D.美英等国全力支援中国抗日战争 |
《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应该在于追求( )
A.完成工业化 | B.发展资本主义 |
C.实现民族独立 | D.实现民主政治 |
张謇说过,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因此,他把纱厂的名字叫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
A.发展民族工业 |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
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 D.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中国自强运动的领袖们……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再进一步”的举动是( )
A.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向西方学习 |
B.受实业救国思潮影响创办民族工业 |
C.为求富创办采用机器生产的民用工业 |
D.学习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