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有人这样评介一部著作:“它是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无论是政治理想、生活理想还是对‘和谐’人际关系的追求,都围绕着民生境遇和人生境界,体现着对于人及其命运的终极关怀。”这部著作应是

A.《诗经》 B.《离骚》 C.《逍遥游》 D.《庄子》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史学家亨廷顿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至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则是相互作用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西方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形成巨大冲击的表现有
①经济掠夺和商品输出,破坏了东方传统经济结构
②发动侵略战争,破坏了东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③民主思想的传播,冲突了东方传统思想观念
④东方物产的引进,丰富了欧美居民的日常生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人实际上经历的探索过程是“西化”、“反西化”、“现代化”。下列符合“反西化”和“现代化”两个阶段的是

A.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
B.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C.辛亥革命——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自1868年至1895年,中国棉花出口不断增加,刺激了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形成了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和汉水流域的四大集中种植区。这一现象反映了

A.农业商品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B.中国近代棉纺织工业的发展
C.农业产业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D.列强控制了中国的农业生产

该表反映的是16至17世纪中国与西方的科技成就,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西方科技都注重实验科学的研究
B.中国科技多是经验的总结
C.西方科技重视实验和规律的研究
D.西方科技属于近代科技范畴

有学者认为唐朝时期江南曾经实施了稻麦轮种制,并引用自居易任职苏州时写的诗句“去年到郡日,麦穗黄离离;今年去郡日,稻花白霏霏”来证明自己的说法。关于此学者看法,哪项更为合理

A.诗里提到麦作、稻作,足以作为实施稻麦轮种的证据
B.诗中指出稻、麦产于不同年月,足以清楚说明轮种制
C.诗中并未指明稻、麦是否产自同一块土地,不足为据
D.诗文描写大多不准确,不适合运用在历史研究中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