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之和为10;B的化合物种类繁多,数目庞大。C、D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D、E两单质在不同条件下反应可以生成两种不同的离子化合物。
(1)写出E的单质与A、D两元素形成的常见化合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由B、D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该化合物是大气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写出该化合物的电子式 。
(3)由A、C、D三元素所形成的常见盐溶液呈_________性(填“酸”、“中”、“碱”),其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X、Y是由C、D两元素组成的两种化合物,且
C、D在X、Y中的价态相同,某温度下相互转化时
的量变关系如图所示:
①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
②图中a、b、c、d四点中,表示反应处于平
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反应进行到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分,每空2分)金属钙线是炼制优质钢材的脱氧脱磷剂,某钙线的主要成分为金属M和Ca,并含有3.5%(质量分数)CaO.
(1)Ca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是_________,其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
(2)Ca与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A形成化合物D,D的沸点比A与Mg形成的化合物E的沸点________(填“高”或“低”).
(3)配平用钙线氧脱鳞的化学方程式:P+FeO+CaOCa3(PO4)2+Fe
(4)将钙线试样溶于稀盐酸后,加入过量NaOH溶液,生成白色絮状沉淀并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M(OH)n,则金属M为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颜色变化_______,检测Mn+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达).
(5)取1.6g钙线试样,与水充分反应,生成224mLH2(标准状况),在溶液中通入适量的CO2,最多能得到CaCO3__________g.
(6分)A、B、C、D为短周期中相邻两周期中的元素,其原子序数A>B>C>D,D和A形成简单离子后,它们的电子层相差两层,已知A处于第n族,D处于第m族,且A单质中含有共价键,B的气态氢化物的分子式为H2B,在其最高价氧化物中B的质量分数为40%,B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C与B在同一周期,且为半径最小的金属元素;D在同一周期原子半径最大(0族元素除外)。
(1)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
(2)用电子式表示D与A形成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A、C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中滴入氨水,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H、D、T三种原子,它们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在标准状况下,它们的单质的密度之比是_________,在标准状况下,1L各种单质中它们的电子数之比是______。(每空1分)
(2)某非金属X的最高正价为+m,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有b个氧原子和一个X原子,该酸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3)含有6.02×1023个中子的7 3Li的质量是_________g;4g D2和20g18O2的单质化合时最多可以生成__________gD218O。(每空2分)
原子序数之和为16的三种短周期元素的单质X、Y、Z,常温常压下均为无色气体,在适当条件下X、Y、Z之间可以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已知B分子组成中Z原子个数比C分子中少一个。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单质Z的电子式
(2)C与X在一定条件下生成化合物A的化学方程式
(3)常温下,C的水溶液能够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变蓝的原因
(8分)分别按下图甲、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两个烧杯里的溶液为同浓度的稀硫酸,乙中G为电流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A.甲中锌片是负极,乙中铜片是正极 |
B.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有气泡产生 |
C.两烧杯中溶液pH均增大 |
D.产生气泡的速度甲中比乙中慢 |
E.乙的外电路中电流方向Zn→Cu
(2)变化过程中能量转化的形式主要是:乙为__________。
(3)在乙实验中,某同学发现不仅在铜片上有气泡产生,而且在锌片上也产生了气体,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4)在乙实验中,如果把硫酸换成硫酸铜溶液,请写出铜电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