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节亭记
刘基
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夫节之时义,大易①备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瞒液,为瘿肿,为樛屈,而以害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必有义焉,不可胶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瞒液、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
传②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注】①大易:指《易经》;②传:在此指《礼记·中庸》的注。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坐右之器以欹; 欹:倾斜,这里指“倾斜的物品”
B.或以之惩志而自警惩:惩戒
C.至于涉寒暑,蒙霜雪 涉:经历
D.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宜:应该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 于是乎有裨焉
B.或以之惩志而自警然则以节言竹
C.人道有变,其节乃见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D.予观而喜之 而又与吾徒游
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节”字含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①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 ②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
③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 ④人道有变,其节乃见
⑤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 ⑥故让国,大节也
⑦好植竹,取其节也 ⑧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
A.①⑦⑧ B. ②③⑤ C.④⑤⑥ D.④⑤⑧
8.下列各项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代的人种植花草树木都是为了取其所蕴涵的精神,并不是只为了好玩。同样别的一些物什也能反映人的精神追求。
B.会稽的黄中立,就是因为竹子有节而喜欢种植竹子,并在竹林中修了一座“尚节亭”。作者看到以后很喜欢。
C.作者认为花草树木的节体现出阴阳寒暑的中和之道,而作为人的大节则体现为极难做到的中庸之道。
D.《礼记•中庸》的注书上说:为人处世,平时在家就开始讲究,他日必能做到应对自如。黄中立却不是这样的。
9.(1)用“/”给下列语句断句。
传 曰 行 前 定 则 不 困 平 居 而 讲 之 他 日 处 之 裕 如 也 然 则 中 立 之
取 诸 竹 以 名 其 亭 而 又 与 吾 徒 游 岂 苟 然 哉
(2)翻译上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
译文:
②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
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注圬:wū,抹土;诛:责备;将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浯。
(1)于予与何诛?
(2)于予与改是。这段文字讲的是什么和什么的关系。
孔子从“宰予昼寝”这一事情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相之知也!“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注 ①左衽,在左边开衣襟。这是“夷狄”习俗之一。②谅,信。这里指小信。③如:乃。用斜线(/)给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2)自经于沟渎而莫相之知也。在上一则中孔子批评管仲不知礼,而在这两则文字中孔子又否定了子贡与子路关于管仲非仁者的疑问,这是为什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注①三归:相传是三处藏钱币的府库②树塞门:树,树立塞门,在大门口筑的—道短墙,以别内外,相当于屏风、照壁等。③反坫:坫,diàn古代君主招待别国国君时,放置献过酒的空杯子的土台。翻译上面选段中画线的句子:,
(1)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
(2)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从该选段看,孔子认为管仲不知礼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日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注①射:原意为射箭。此处指古代的射礼。②倩:形容笑时面带酒窝好看的样子。③盼:眼睛黑白分明。④绘事后素:绘,画:素,白底。翻译上面选段中画线的句子。
(1)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
(2)起予者商,始可与言诗已矣。请从正反两面谈你对孔子所说的“君子无所争”的理解,并谈谈子夏对孔子的启发。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注①孝慈:一说当政者自己孝慈;—说当政者引导老百姓孝慈,此处采用后者。翻泽上面选段中画线的句子。
(1)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2)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对于季康子所问及的如何施政孔子的主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