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比较出中日近代化的异同 |
B.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
C.批评洋务派的活动 |
D.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改革的必要性 |
阅读1934年长江流域四大航运公司轮船吨位数(百分比)对比示意图。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外国控制并垄断中国的内外贸易 |
B.中国水运交通近代化开始起步 |
C.洋务企业在列强排挤竞争中求生 |
D.外国资本扩张制约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1896年,清朝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这一谕令反映出当时清朝政府()
A.思想保守,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
B.出卖矿产资源,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
C.应对时局,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D.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
英文版《南京条约》第十款的直译为:“中国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该则例将公开颁布。”这一条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A.使清朝在广州的通商旧制得以延续 |
B.为中英平等经济交往奠定基础 |
C.为英国干涉中国关税主权埋下伏笔 |
D.使中国完全丧失了海关管理权 |
周枏的《罗马法原论》中记载,“主人抛弃老病奴隶的,该奴隶即获得自由,禁止任意杀害奴隶”,“凡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材料说明罗马法()
A.不再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
B.注重用法律调整社会经济关系 |
C.蕴含人人平等的法律观念 |
D.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奴隶的利益 |
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这里的“某地区”最有可能的是()
A.汉代江南地区 | B.唐代关中地区 |
C.宋代太湖地区 | D.明代苏杭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