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主要取决于
A.中国农民人口多 |
B.中国革命的发展趋势 |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
D.敌人在农村力量薄弱 |
“不论他们停留在某一占领地区的时间多么长,那里的景况总是和平的满足的;只有在那些他们停留时间很短就马上撤走的地区,由于清军或趁火打劫的地痞流氓与成群结队的土匪强盗接踵而至,才遭到破坏毁灭。以上就是我的亲身体验。”下列选项对材料所描述事件的分析评价正确的是
A.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农民革命运动 |
B.提出过符合当时世界潮流的主张 |
C.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 |
D.结束了2000多年封建帝制 |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戊戌变法 | B.《辛丑条约》和义和团运动 |
C.《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 D.军阀混战和国民大革命 |
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凸显了中国古代“天下观”的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A.中英战争 | B.鸦片战争 |
C.通商战争 | D.夷匪战争 |
世情小说是以社会现实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为题材,刻画种种世态人情的小说。《醒世姻缘传》全书100回,前23回描写前世姻缘,23回以后重点写今世姻缘。小说以一个人生因果、冤仇相报的两世姻缘故事为线索。这部小说反应当时的社会生活
A.婚姻自主日渐流行 | B.三纲五常日益强化 |
C.爱情至上观念流行 | D.佛教观念影响很大 |
《包拯·致君》:“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 包拯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
A.没有法律就没有纪律 | B.必须用法律教化民众 |
C.严格执法是治国之本 | D.必须用严刑酷法治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