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8—10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日:“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茔塾趣。乃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日:“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日:“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日:“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日:“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上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日:“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         异:奇怪
B.感激而西                                                                 感激:内心悲愤不已
C.刺史达奚恕数咎让                                              让:责备,责怪
D.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                           暴:显露,暴露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乃谒见,与语,帝大悦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B.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C.逆旅主人不之顾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D.客,忠孝人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10.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虽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但得到赵仁本的赏识,于是被举荐到长安去任职。
B.马周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马周人值门下省,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
C.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岑文本认为他论事切合情理,使人听之忘却疲倦,并把他比作苏秦、张仪、终军、贾谊。
D.马周患病多年,太宗经常派御医前往看护,并让太子亲自为他调药。马周感激涕零,临终把所有奏章焚毁,不愿以此博取身后的名声。
11.用斜线(/)给下面材料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并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齐景公谓子贡曰:“子谁师?” 曰:“臣师仲尼。”公曰:“仲尼贤乎?”对曰:“贤。”公曰:“其贤何若?”对曰:“不知也。”公曰:“子知其贤而不知其奚若,可乎?”对曰:“今谓天高无少长愚智皆知高高几何皆日不知也是以知仲尼之贤而不知其奚若。
今谓天高无少长愚智皆知高高几何皆曰不知也是以知仲尼之贤而不知其奚若
②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每题3分,共9分。
彻里,燕只吉台氏。曾祖太赤,为马步军都元帅,从太祖定中原,以功封徐、邳二州,因家于徐。彻里幼孤,母蒲察氏教以读书。
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见,应对详雅,悦之。从征东北边还,因言大军所过,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赖以存活者众。二十三年,奉使江南,时行省理财方急,卖所在学田价输官。彻里曰:“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遽止之。还朝以闻,帝嘉纳焉。
二十四年,桑哥为相,引用党与,钩考天下钱粮,民不其苦,自裁及死狱者以百数,中外骚动。廷臣顾忌,皆莫敢言。彻里乃于帝前,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帝怒,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彻里辩愈力,且曰:“臣与桑哥无仇,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苟畏圣怒而不复言,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使陛下有拒谏之名,臣窃惧焉。”于是帝大悟,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其家,得珍宝如内藏半。桑哥既诛,复奉旨往江南,籍桑哥姻党江浙省臣乌马儿、湖广省臣要束木等,皆弃市,天下大快之。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进拜御史中丞,俄升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汀、漳剧盗欧狗久不平,遂引兵征之,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有降者,则以酒食而慰遣之,曰:“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返汝耕桑,安汝田里,毋恐。”他栅②闻之,悉款附。未几,欧狗为其党缚致于军,枭首以徇,胁从者不戮一人,汀、漳平。九年,以疾毙,年四十七。毙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人服其廉。
(节选自《元史·彻里》)
注:①学田:旧时办学用的公田。②他栅:其他营寨。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供给,施与
B.则以酒食而慰遣之劳:烦劳
C.民不其苦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D.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其家籍:登记,没收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卖所在学田价输官樊哙侧其盾
B.使陛下有拒谏之名不出,火
C.得珍宝如内藏返汝耕桑
D.长幼节,不可废也且行千里,谁不知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彻里“爱护百姓”和“廉洁无私”的一项是:()

A.①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②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
B.①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②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
C.①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②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D.①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 ②毙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

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
译文:
②臣与桑哥无仇,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
译文:

用斜线(/)给下面划线部分断句。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遂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为人主而恶闻其过非犹此也
(取材于《吕氏春秋·自知》)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陈靖,字道卿,兴化军莆田人。好学,颇通古今。契丹犯边,王师数不利,靖遣从子上书,求入奏机略。太宗诏问之,上五策,曰:“明赏罚;抚士众;持重示弱,待利而举;帅府许自辟士;而将帅得专制境外。”帝异之,改将作监丞,未几,为御史台推勘官。
时御试进士,多擢文先就者为高等,士皆习浮华,尚敏速。靖请以文付考官第甲乙,俟唱名,或果知名士,即置上科。淳化四年,使高丽还,提点在京百司,迁太常博士。
太宗务兴农事,诏有司议均田法,靖议曰:“法未易遽行也,宜先命州县检责荒地及逃民产籍之,募耕作,责州县劝课①,给印纸书之。凡县管垦田,视殿最②行赏罚。候数岁,尽罢官屯田,悉用赋民,然后量人授田,度地均税,约井田之制,为定以法,颁行四方。”太宗谓吕端曰:“朕欲复井田,顾未能也,靖此策合朕意。”乃召见,赐食遣之。
他日,帝又语端。曰:“靖说虽是,第③田未必垦,课未必入,请下三司杂议。”于是诏盐铁使陈恕等各选判官二人与靖议,以靖为京西劝农使,命大理寺丞皇甫选、光禄寺丞何亮副之。选等言其功难成,帝犹谓不然。既而靖欲假缗钱二万试行之,陈恕等言:“钱一出,后不能偿,则民受害矣。”帝以群议终不同,始罢之。出靖知婺州,再迁尚书刑部员外郎。
真宗即位,复列前所论劝农事,又言:“国家御戎西北,而仰食东南,东南食不足,则误国大计。请自京东、西及河北诸州大行劝农之法,以殿最州县官吏,岁可省江、淮漕百余万。”复诏靖条上之,靖请刺史行春,县令劝耕,孝悌力田者赐爵,置五保以检察奸盗,籍游惰之民以供役作。又下三司议,未果,皆不行。
初,靖与丁谓善,谓贬,党人皆逐去。
提点刑狱、侍御史王耿言靖老疾,不宜久为乡里官,于是以秘书监致仕,卒。
(取材于《宋史·陈靖传》,有删改)
注:①课:赋税。 ②殿最:泛指等级高下、优劣。③第:但,只是。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文先就者为高等擢:选拔
B.法未易行也遽:仓促
C.朕欲复井田,未能也顾:只,不过
D.游惰之民以供役作籍:践踏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持重示弱,待利举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B.召见,赐食遣之今其智反不能及
C.帝群议终不同吾一日长乎尔
D.不宜久乡里官若属皆且所虏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靖遣从子上书,求入奏机略
陈靖派侄子上书朝廷,请求入朝禀奏他的谋略
B.候数岁,尽罢官屯田,悉用赋民
等数年以后,全部罢除官府屯田,全部分给民众收取田赋
C.选等言其功难成,帝犹谓不然
皇甫选等说这个功劳难以取得,宋太宗犹豫了一下说不对
D.国家御戎西北,而仰食东南

国家在西北防御戎敌,而军粮依靠于东南的供给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契丹进犯边境,陈靖向宋太宗上奏五条策略,太宗对他另眼相看,不久让他担任了御史台推勘官。
B.陈靖在殿试进士时请求把考生答卷交付考官来决定甲、乙等级,此建议使知名之士能够荣登上科。
C.宋太宗致力于兴办农事,陈靖关于推行均田法的奏策正好合乎太宗心意,于是得到了太宗的赏赐。
D.丁谓被贬后,王耿趁机对陈靖进行报复,奏言陈靖年老患病,使陈靖最终在秘书监任上辞官去世。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部分断句
小国寡民。使 有 什 伯 之 器 而 不 用 使 民 重 死 而 不 远 徙 虽 有 舟 舆 无 所 乘 之 虽 有 甲 兵 无 所 陈 之 使 民 复 结 绳 而 用 之 甘 其 食 美 其 服 安 其 居 乐 其 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第八十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非 相
《荀子》(节选)
相人,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古者有姑布子卿,今之世,魏有唐举,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世俗之。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故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形不胜心,心不胜术。术正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君子之谓吉,小人之谓凶。故长短、小大、善恶形相,非吉凶也。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盖帝尧长,帝舜短;文王长,周公短;仲尼长,子弓短。昔者,卫灵公有臣曰公孙吕,身长七尺,面长三尺,焉广三寸,鼻、目、耳具,而名动天下。楚之孙叔敖,期思之鄙人也,突秃长左,轩较之下,而以楚霸。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然;白公之乱也,令尹子西、司马子期皆死焉,叶公子高入居楚,诛白公,定楚国,如反手尔,仁义功名善于后世。故士不揣长,不挈大,不权轻重,亦将志乎尔;长短、小大、美恶形相,岂论也哉?
且徐偃王之状,目可瞻焉;仲尼之状,面如蒙供;周公之状,身如断蓄;皋陶之状,色如削瓜;闳夭之状,面无见肤;傅说之状,身如植鳍;伊尹之状,面无须麋,禹跳,汤偏,尧、舜参牟子。从者将论志意、比类文学邪?直将长短、辨美恶而相欺傲邪?
古者,桀、纣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越劲,百人之敌也。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闻见之不众,论议之卑尔!
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妇人莫不愿得以为夫,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然而中君羞以为臣,中父羞以为子,中兄羞以为弟,中人羞以为友;俄则束乎有司而戮乎大市,莫不呼天啼哭,苦伤其今而后悔其始。是非容貌之患也。闻见之不众,论议之卑尔。然则从者将孰也?
【注】 ①姑布子卿:春秋时郑国人,曾看过孔丘和赵襄子的相,见《韩诗外传》卷九和《史记·赵世家》。②焉:通“颜”,额。③期思:地名,在今河南省淮滨县东南。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世俗之             称:称呼。
B.无为君子也害:妨碍。
C.直将长短、辨美恶而相欺傲邪?差:区别。
D.然则从者将孰也可:认同,赞同。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

A.相人形状人非生而知
B.中人羞以为友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弃其亲家欲奔之者后人哀之不鉴之
D.天下之杰其闻道固先乎吾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属于从正面论述“非相”的一组是 (  )(3分)
①梁有唐举,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 ②术正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 ③楚之孙叔敖,期思之鄙人也,突秃长左,轩较之下,而以楚霸 ④禹跳,汤偏。尧、舜参牟子 ⑤桀、纣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越劲,百人之敌也 ⑥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①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本文和《劝学》一样,开篇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批判、否定了相术,指出这是有学识的人从来也不谈论的事。
B.作者认为,观察人的相貌不如考察他的思想,考察他的思想不如鉴别他立身处世的方法,身材相貌不是判断君子小人的标准。
C.古代的夏桀、商纣魁梧英俊,但却落得身死国灭,成为天下最可耻的人,这都是容貌造成的祸患。
D.文章结尾又用当时犯上作乱的人和乡里的轻薄少年为例,从反面否定了相术,并以反问结尾,表明自己的观点。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2分)
(2)莫不呼天啼哭,苦伤其今而后悔其始。(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