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起,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开始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先后对粮食、油料、棉花等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1985年1月,国家开始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农村粮食供给制随之取消。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改革开放后农副产品市场供需关系改善 |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
D.对外贸易发展迅速粮棉大量进口 |
1953年毛泽东批示:“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特殊”、“新式”是指
A.确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B.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C.形成公有制领导下的私有经济 |
D.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
有学者说:“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缺乏早期运作资金的背景下,马歇尔计划通过欧洲主动申请、美国提供有条件援助的方式,使美元全面介入西欧各国的经济结算环节,实际占据了世界货币的制高点。”这表明马歇尔计划
A.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B.推动了美元霸权地位的确立 |
C.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
D.推动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 |
罗斯福新政期间,联邦政府开始有计划地对一些原先不介入的经济与政治事务负起责任;为穷人和失业者提供一些援助、保护工会的权利、稳定银行和金融体系、修建低价住宅、补贴农业等。这些举措
A.扩大了联邦政府的权力 |
B.成功化解了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的问题 |
C.根除了空前的经济危机 |
D.通过计划指令调节了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中,红旗取代了三色旗。74年后,这一幕又重演了一次。有所不同的是,带有镰刀和锤子图案的红旗徐徐下降,俄罗斯的红、蓝、白三色旗冉冉升上克里姆林宫。这反映了俄国人民
A.对十月革命的彻底否定 | B.追求民主政治与民生幸福 |
C.对传统政治体制的认同 | D.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