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发泡塑料餐盒和塑料购物袋大量使用,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这启示我们在消费过程中,要遵循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原则。绿色消费的核心是

A.勤俭节约 B.适度消费 C.理性消费 D.可持续性消费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从神州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到“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升空。中国在成功实现载人航天飞行之后,又开始向太空伸出更为广阔的触角。这表明:()
①只要愿意做,什么愿望都能实现②实践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④人们能够认识并利用规律为自身服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成功发射,仅仅是我国探月工程的第一步。此后,我国将进行月球车着陆、机器人登月并返回、我国航天员登月等工程,这必将使我们对外太空的认识逐步加深。这说明:()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②正确的认识可以指导实践③矛盾是事物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④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
⑤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A.①② B.①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

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人类探索宇宙的工具越来越先进,对月亮的了解越来越多。我国业已启动的探月工程,将实现炎黄子孙千年奔月梦想,进一步掀开神话中“嫦娥”的神秘面纱。这表明: ()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②科学理论是推动实践发展和检验实践的标准
③人类实践活动具有历史性④事物的性质和状态随人类实践的发展而改变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一千多年前,李白的诗句道尽人类攀月不得的遗憾。而今,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中国人终于圆了攀月梦。这说明:()

A.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规律
B.人的智慧具有创造物质的能力
C.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随着人们的认识的深化而不断发展
D.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2007年10月24日,我国首颗人造月球卫星“嫦娥一号”,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奔月梦想发射升空。在此之前,历时五个多月的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标志征集活动”在北京揭晓,上海设计师顾永江设计的标志——“月亮之上”折桂。回答8-10题。




8.右图顾永江的“月亮之上”由于融合了中国的书法艺术,所以

获得了成功。从认识论上来说,主要是:()
A.以合理想象代替探月计划符合人的求异心理
B.感性认识一定会上升到理性认识
C.在对书法进行深入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结果
D.只要研究书法艺术,就会产生灵感
9.“月亮之上”毕竟只是个标志,要真正实现嫦娥奔月飞天的千年梦想,离不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奋斗,这是因为: ()
①事物不会自动满足人的需要②规律是客观的
③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深藏于事物的内部,不易发现
④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挫折甚至失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我国的“嫦娥”绕月计划从立项到发射只用了3年多,这在世界范围内是不多见的,是对难度、创新、可行性进行充分考虑的结果,是符合我国国力、国情的一个恰当选择。这体现的哲理是:()
A.客观要符合主观 B.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C.事物发展是前进行与曲折性的统一 D.物质决定意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