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李绅传
李绅者,本赵人,徙家吴中。元和元年,节度使宗臣锜在吴,绅以进士及第,还,过谒锜。锜舍之,与宴游昼夜。锜能其才,留执书记。明年,锜以骄闻,有诏召,称疾不欲行,宾客莫敢言。绅坚为言,不入,又不得去。会留后使王澹专职为锜具行,锜蓄怒始发于澹,阴教士食之。初,士卒当劳赐者皆会府中受赐与,中贵人临视,以至日中军士得赐者俱不散,齐呼曰:“澹逆可食!”既尽,即执中贵人胁曰:“尔宁遂众欲,宁饱众腹?”曰:“请所欲。”曰:“为我众书报天子,幸得复锜位。”贵人惧,伪诺之,召书记以疏闻。绅闻之,亡之锜内匿,众索不得。及中贵人至,促锜行,锜益怒,急召绅,授纸笔,令操书上牍。绅坐锜前,佯惴怖战,管摇纸下,札皆不能字,辄涂去,黑数十行,又如是几尽纸。持怒骂曰:“是何敢如此!汝欲下从而先人耶?”对曰:“绅不敢恶生,直以少养长儒家,未尝闻金革鸣,今暴及此,且不知精神在所,诚得死,若在前,幸耳!” 锜复制以兵刃,令易纸,复然。旁一人为锜言曰:“闻有许侍御纵者,尤能军中书,绅不足与等,请召纵。”纵至,锜锐自举授词,操书无不可锜意,遂幽绅于润之分狱,兵散,乃出。纵竟逆死。       ——《文苑英华·李绅传》
9.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锜舍之,与宴游昼夜  舍:留宿。
 B. 阴教士食之      阴:阴谋
 C.幸得复锜位           幸:希望。
 D.锜复制以兵刃         制:控制。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

 

锜以骄闻

 

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B.

 

及中贵人至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C.

 

汝欲下从而先人耶

 

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D.

 

兵散,乃出

 

是乃仁术也

11.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李绅坚持操守、临危不惧的一组是   (   )
①绅以进士及第,还,过谒锜  
②亡入锜内匿
③锜益怒,急召绅    
④又如是,几尽纸
⑤诚得死,若在前,幸耳  
⑥令易纸,复然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12.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李绅中进士后还吴地,拜访李锜,受到隆重礼遇,后被李锜留下担任书记之职。
B.李锜骄纵一方,皇帝下令召他回朝廷,他称病不去,李绅坚决劝说他不听,而自己又不能离开。
C.当留后使王澹想代替李锜回朝廷时,李锜竞教唆军士杀了他而吃了他的肉,后军士又逼迫中贵人答应奏告皇帝恢复李锜官位。
D.李绅坚决不肯为作乱的李锜写奏章,并不怕为此而死,李锜后来找来了许纵,许纵完全照李锜的心意写了奏章。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贵人惧,伪诺之,召书记以疏闻。
(2)汝欲下从而先人耶?”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过蒙拔擢,命优渥宠:恩荣。
B.但以刘日西山,气息奄奄薄:迫近。
C.母孙二人,相为命更:交互、交替。
D.愿陛下矜悯愚诚,臣微志听:听信。

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A.谨拜表以闻
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C.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D.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段重在叙事中动以深情,在陈情中晓以大义。
B.在陈情中既表达自己“愿乞终养”的决心,又表达了活着尽忠效力,死后亦当感恩图报的感情。
C.“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地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感情色彩,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
D.作者用两个年龄数字作对比,意在表明尽孝比尽忠重要。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12分,每小题3分)
高适者,渤海蓚人也。少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给。其性傲于权贵,窥察洞明。及冠始留意诗什,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喜为好诗者称诵。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时右相李林甫擅权,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适拂袖而去,客游河右。河西节度哥舒翰见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从翰入朝,盛称之上前,已而又去。
会禄山之乱,征于翰讨禄山,拜适左拾遗兼监察御史,仍佐翰守南阳。及翰兵败,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乎?且南阳之帅各皆持节,宁有是,战而能必拔哉?陛下因此西蜀中,避其虿毒,未足为耻也。”玄宗深纳之,后禄山兵恙果弗及,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
镏荨二年,永王璘起兵于江东,欲据扬州。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适因陈江东利害,永王必败。上奇其对,以适兼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平江淮之乱。兵罢,宰相李辅国恶适敢言,于上前,乃左授太子少詹事。
未几,蜀中乱,出为蜀州刺史,剑南自玄宗还京后,于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吏制繁冗,百姓劳敝,适论之曰:“蜀地位在邈远,垂于险绝,以国家言之,不足以厄其势。奈何以险阻弹丸之地,而困全蜀太平之人哉?”疏奏不纳。后梓州副使段子璋反,以兵攻东川节度使李奂,适率州兵从西川节度使崔光远攻于璋,斩之。玄宗感其洞明,以黄门侍郎严武代之还,用为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进封渤海县侯,食邑七百户。适止轻车诣任,食邑皆封还。永泰元年正月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忠。
(《旧唐书·高适传》)
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右相李林甫擅权,于文雅薄:轻视
B.监军李大宜不军务恤:顾及
C.西蜀中,避其虿毒幸:帝王到某地
D.李辅国恶适敢言,于上前短:缺点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气质自高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
B.谒见玄宗,陈潼关败亡之势因击沛公于坐
C.河西节度哥舒翰见异之文王拘演周易
D.盛称之上前人固有一死,或重泰山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能够表现高适“窥察洞明”的一组是
①每吟一篇,喜为好诗者称诵②陛下因此西幸蜀中,避其虿毒
③适拂袖而去,客游河右④盛称之于上前,已而又去
⑤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⑥以国家言之,不足以厄其势

A.①②⑥ B.②⑤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适小时候家境贫寒,靠乞讨为生,二十岁才关注诗歌创作。所写诗歌以气质自我欣赏,为时人传诵,后被人推荐,但当时专权者李林辅不重视文才,高适愤然离开。
B.安禄山反叛时,高适征伐声讨哥舒翰,哥舒翰让他做左拾遗兼监察御史,于是他又辅佐哥舒翰,在哥舒翰兵败后谒见玄宗陈述兵败原因,玄宗接受了他的意见。
C.皇帝让各个皇子分被镇守地方,高适曾极力劝阻,但未被采纳,后来永王李璘起兵造反,肃宗召其商量,采纳了他的意见并让他领兵平定叛乱。
D.高适做蜀州刺史时,对玄宗时代就设置多个节度史的现象表示反对,认为这既让蜀地百姓劳累,又给中央政权制造了隐患。

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给。
(2)且南阳之帅各皆持节,宁有是,战而能必拔哉?
(3)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从永安迎太祖于巢湖,年最少。太祖曰:“汝亦欲富贵乎?”永忠曰:“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太祖嘉焉。
陈友谅犯龙江,忠大呼突阵,诸军从其后,大败之。从攻江州,州城临江,守备甚固。永忠度城高下,造桥于船尾,名曰天桥,以船乘风倒行,桥傅于城,遂克之。进中书省右丞。
从下南昌,战鄱阳湖。敌将张定边直犯太祖舟,常遇春射走之,永忠乘飞舸追且射,定边被百余矢,汉卒多死伤。明日,复与俞通海等以七舟载苇荻,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又以六舟深入搏战,复旋绕而出,敌惊为神。又邀击之泾江口,友谅死。还京,太祖以漆牌书“功超群将,智迈雄师”八字赐之。从徐达取淮东,张士诚遣舟师薄海安,太祖令永忠还兵水寨御之,达遂克淮东诸郡。
寻充征南副将军,帅舟师自海道会汤和,略定闽中诸郡。寻拜征南将军,由海道取广东。永忠先发书谕元左丞何真,晓譬利害,真即奉表请降。至广州,擒海寇邵宗愚,数其残暴斩之。永忠善抚绥,民怀其惠,为之立祠。明年九月还京师,帝命太子帅百官迎劳于龙江。
明年,以征西副将军从汤和帅舟师伐蜀。蜀人设铁锁桥,横据关口,舟不得进。永忠密遣数百人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度已至,帅精锐出墨叶渡,分两军攻其水陆寨。黎明,蜀人始觉。永忠会将士舁舟出江者,上下夹攻,大破之。明日,和始至,乃与和分道进,期会于重庆。永忠帅舟师直捣重庆,次铜锣峡。蜀主明升请降,永忠以和未至辞。俟和至,乃受降。帝制《平蜀文》旌其功。
初,韩林儿在滁州,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及大封功臣,谕诸将曰:“永忠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及杨宪为相,永忠与相比。宪诛,永忠以功大得免。八年三月坐僭用龙凤诸不法事,赐死,年五十三。
(选自《明史•廖永忠传》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追且射,定边被百余矢。被:表被动。
B.张士诚遣舟师薄海安。薄:迫近。
C.擒海寇邵宗愚,数其残暴斩之。数:列举。
D.永忠帅舟师直捣重庆,次铜锣峡。次:驻扎。

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具体表现廖永忠用兵有智谋的一组是()
①忠大呼突阵,诸军从其后②造桥于船尾,以船乘风倒行
③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④帅舟师自海道会汤和,略定闽中诸郡
⑤密遣数百人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⑥永忠以和未至辞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②③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廖永忠是楚国公廖永安的弟弟,曾跟随兄长在巢湖迎接明太祖;有志向,受到明太祖的称赞;在鄱阳湖大战中有功,太祖给他赐八个字。
B.廖永忠战功卓著,曾经击败陈友谅,抵御张士诚,擒杀了海盗邵宗愚;曾经回到京城,太祖命令太子迎接他。
C.因为跟随汤和平定淮东、闽中、广东和四川等地,廖永忠官职屡次升迁;每到一地,他都善于安抚百姓,深得百姓的爱戴。
D.太祖认为廖永忠指使一些读书人窥测圣意,要求给自己封爵,所以对他不满;后来廖永忠犯了僭越使用龙凤图案等罪被赐死。

把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
(2)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杨察,字隐甫。其先晋人,从唐僖宗入蜀,家于成都。举进士甲科,除将作监丞,出知颍、寿二州,历江南东路转运使。属吏以察年少,易之。及行部,数擿奸隐,众始畏伏。察在部,专以举官为急务。人或议之,察曰:“此按察职也,苟掎拾羡余,则俗吏之能,何必我哉!”召为右正言,权判礼部贡院。时上封者请罢有司糊名考士,及变文格,使为放轶以袭唐体。察以谓:“防禁一溃,则奔竞复起。且文无今昔,惟以体要为宗,若肆其澶漫,亦非唐氏科选之法。”前议遂寝。
晏殊执政,以妻父嫌,换龙图阁待制。母忧去职,服除,拜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论事无所避。会诏举御史,建言:“台属供奉殿中,巡纠不法,必得通古今治乱良直之臣。今举格太密,公坐细故,皆置不取,恐英伟之士,或有所遗。”御史何郯以论事不得实,中书问状。察又言:“御史,故事许风闻;纵所言不当,自系朝廷采择。今以疑似之间,遽被诘问,臣恐台谏官畏罪缄默,非所以广言路也。”又数以言事忤宰相陈执中。
未几,三司户部判官杨仪以请求贬官,察坐前在府失出笞罪,虽去官,犹罢知信州。徙扬州,再迁礼部侍郎,复权知开封府,复为翰林学士,权三司使。内侍杨永德毁察于帝,三司有狱,辞连卫士,察由是乞罢三司。逾年,复以本官充三司使。饵钟乳过剂,病痈卒。察美风仪。幼孤,七岁始能言,母颇知书,尝自教之。敏于属文,其为制诰,初若不用意;及稿成,皆雅致有体,当世称之。遇事明决,勤于吏职,虽多益喜不厌。痈方作,犹入对,商画财利,归而大顿,人以为用神太竭云。
(选自《宋史·杨察传》列传第五十四)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属吏以察年少,之易:轻视。
B.使为放轶以唐体袭:触及。
C.前议遂寝:搁置。
D.于成都家:居住。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杨察“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①数擿奸隐,众始畏伏
②苟掎拾羡余,则俗吏之能,何必我哉
③若肆其澶漫,亦非唐氏科选之法
④纵所言不当,自系朝廷采择
⑤又数以言事忤宰相陈执中
⑥犹入对,商画财利

A.①③⑥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①②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针对皇帝下诏推荐御史,杨察提议:御史台的官员一定是通古今治乱的正直之臣,推荐的标准不能太苛刻,否则将遗漏才能卓越的人。
B.杨察在官场上并不是一般风顺。他曾因断笞罪失当,被革除原职;又因杨永德在皇上面前诋毁他,他在案件中受到牵连,便请求辞去官职。
C.杨察写文章很敏捷,他写的制诰,文字典雅得体,被当世人称道;遇事明达有决断,处理政事勤奋,即使事情很多也高兴地处理而不厌烦。
D.有人提出要改变考士方法,杨察坚决反对。他认为糊名考士的方法是取士的一道防禁,防禁一开,写文章就会自由放纵,失去选士作用。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母忧去职,服除,拜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
(2)今以疑似之间,遽被诘问,臣恐台谏官畏罪缄默,非所以广言路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次日,肃令人于岸口遥望。辰时后,见江面上一只船来,梢公水手只数人,一面红旗,风中招,显出一个大“关”字来。船渐近岸,见云长青巾绿袍,坐于船上;傍边周仓捧着大刀;八九个关西大汉,各跨腰刀一口。鲁肃惊疑,接入庭内。叙礼毕,入席饮酒,举杯相劝,不敢仰视。云长谈笑自若。
酒至半酣,肃曰:“有一言诉与君侯,幸垂听焉:昔日令兄皇叔,使肃于吾主之前,保借荆州暂住,约于取川之后归还。今西川已得,而荆州未还,得毋失信乎?”云长曰:“此国家之事,筵间不必论之。”肃曰:“吾主只区区江东之地,而肯以荆州相借者,为念君侯等兵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则荆州自应还;乃皇叔但肯先割三郡,而君侯又不从,恐于理上说不去。”云长曰:“乌林之役,左将军亲冒矢石,戮力破敌,岂得徒劳而无尺土相资?今足下复来索地耶?”肃曰:“不然。君侯始与皇叔同败于长坂,计穷力竭,将欲远窜,吾主念皇叔身无处所,不土地,使有所托足,以图后功;而皇叔愆德隳好,已得西川,又占荆州,贪而背义,恐天下耻笑。君侯察之。”云长曰:“此皆吾兄之事,非某所宜与。”肃曰:“某闻君侯与皇叔桃园结义,誓同生死。皇叔即君侯也,何得推托乎?”云长未及回答,周仓在阶下厉声言曰:“天下土地,惟有德者居之。岂独是汝东吴当有耶!”云长变色而起,夺周仓所捧大刀,立于庭中,目视周仓而叱曰:“此国家之事,汝何敢多言!可速去!”仓会意,先到岸口,把红旗一招。关平船如箭发,奔过江东来。云长右手提刀,左手挽住鲁肃手,佯推醉曰:“公今请吾赴宴,莫提起荆州之事。吾今已醉,恐伤故旧之情。他日令人请公到荆州赴会,另作商议。”鲁肃魂不附体,被云长扯至江边。吕蒙、甘宁各引本部军欲出,见云长手提大刀,亲握鲁肃,恐肃伤,遂不敢动。云长到船边,却才放手,早立于船首,与鲁肃作别。肃如痴似呆,看关公船已乘风而去。
选自读本《关云长单刀赴会》,有删节
下列关于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土地,使有所托足爱:爱惜
B.吾主念皇叔身无处所矜:怜惜 怜悯
C.愆德好隳:破坏,毁坏
D.君侯察之惟:语气词,表希望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无以为资故也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B.恐肃
秦王复击轲,八创
C.恐天下耻笑
若属皆且为所
D.非某所宜与

是寡人之过
下列各项中,都能直接表现关羽勇武或机智的一项是
①云长谈笑自若。②君侯与皇叔桃园结义,誓同生死。③关平船如箭发,奔过江东来。④云长变色而起,夺周仓所捧大刀。⑤云长手提大刀,亲握鲁肃。⑥肃如痴似呆,看关公船已乘风而去。

A.①④⑤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①③⑥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2)左将军亲冒矢石,戮力破敌,岂得徒劳而无尺土相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