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金人迫弁①仕刘豫,且怵之曰:“此南归之渐。”弁曰:“豫乃国贼,吾尝恨不食其肉,又忍北面臣之,吾有死耳。”金人怒,绝其饩遗以困之。弁固拒驿门,忍饥待尽,誓不为屈。金人亦感动,致礼如初。久之,复欲易其官,弁曰:“自古兵交,使在其间,言可从从之,不可从则囚之、杀之,何必易其官?吾官受之本朝,有死而已,誓不易以辱吾君也。”且移书耶律绍文等曰:“上国之威命朝以至,则使人夕以死,夕以至则朝以死。”又以书诀后使洪皓曰:“杀行人非细事,吾曹遭之,命也,要当舍生以全义尔。”乃具酒食,召被掠士夫饮,半酣,语之曰:“吾已得近郊某寺地,一旦毕命报国,诸公幸瘗②我其处,题其上曰:‘有宋通问副使朱公之墓’,于我幸矣。”众皆泣下,莫能仰视。弁谈笑自若,曰:“此臣子之常,诸君何悲也?”金人知其终不可屈,遂不复强。《宋史•朱弁传》
注:①弁:朱弁(1085~1144),字少章,今江西婺源人,朱熹族叔祖。建炎中,以通问副使赴金,为金拘留。绍兴初,金人逼仕伪齐,誓死不屈,被留十六年始得归。② 瘗:深埋入地。
(10). 翻译下列语句:(答案见参考译文)
①金人怒,绝其饩遗以困之
②杀行人非细事,吾曹遭之,命也,要当舍生以全义尔.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7题。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王珪曰:“昔秦皇、汉武,外则穷极兵戈,内则崇侈宫室,人力既竭,祸难遂兴。彼岂不欲安人乎?失所以安人之道也。亡隋之辙,殷鉴不远,陛下亲承其弊,知所以易之。然在初则易,终之实难。伏愿慎终如始,方尽其美。”太宗曰:“公言是也。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
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贞观十六年,太宗以天下粟价率计斗值五钱,其尤贱处,计斗值三钱,因谓侍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既属丰稔若斯,朕为亿兆人父母,唯欲躬务俭约,必不辄为奢侈。朕常欲赐天下之人皆使富贵,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敦行礼让,使乡闾之间,少敬长,妻敬夫,此则贵矣。但令天下皆然,朕不听管弦,不从畋猎,乐在其中矣!”
(节选自《贞观政要·务农·第三十篇》)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内则侈宫室崇:崇尚。
B.左右谏曰遽:急忙。
C.不其时夺:耽误。
D.若禾黍不登:丰收。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何疾避句读不知
B.君无为人乐于其身也,耻师焉
C.欲不夺农时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D.可得乎皆出于此乎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文原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亡隋之辙,殷鉴不远,陛下亲承其弊,知所以易之。(4分)
(2)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4分)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9分)
张堪字君游,南阳宛人也,为郡族姓。堪早孤,让先父余财数百万与兄子。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曰“圣童”。世祖微时,见堪志操,常焉。及即位,中郎将来歙荐堪,召拜郎中,三迁为谒者。使送委输缣帛,并领骑七千匹,诣大司马吴汉伐公孙述,在道追蜀郡太守。时汉军余七日粮,阴具船欲遁去。堪闻之,驰往见汉,说述必败,不宜退师之策。汉从之,示弱挑敌,述果自出,战死城下。成都既拔,堪先入据其城,捡阅库藏,收其珍宝,悉条列上言,秋毫无私。慰抚吏民,蜀人大悦。在郡二年,征拜骑都尉,后领票骑将军杜茂营,击破匈奴高柳,拜渔阳太守。捕击奸猾,赏罚必,吏民皆乐用。匈奴尝万骑入渔阳,堪率数千骑奔击,大破之,郡界以静。乃于狐奴开稻田八千余顷,民耕种,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视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
帝尝召见诸郡计吏,问其风土及前后守令能否。蜀郡计掾樊显进曰:“渔洋太守张堪昔在蜀,其仁以惠下,威能讨奸。前公孙述破时,珍宝山积,卷握之物,足富十世,而堪去职之日,乘折辕车,布被囊而已。”帝闻,良久叹息,拜显为鱼复长。方征堪,会病卒,帝深悼惜之,下诏褒扬,赐帛百匹。
(《后汉书·张堪传》)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见堪志操,常焉嘉:赞许
B.在道追蜀郡太守拜:授予官职
C.赏罚必信:坚信、相信
D.民耕种劝:鼓励、劝勉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汉从之,示弱挑敌今其智反不能及
B.击破匈奴高柳乃设九宾礼
C.吏民皆乐用吾属今之虏矣
D.匈奴尝万骑入渔阳愿十五城请易璧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堪年少时品行超群,把父亲留下的数百万家产让给侄子,自己来到长安受业,受到诸儒的称赞。
B.张堪受命协助大司马吴汉征伐公孙述时,献奇策,以示弱挑动敌人出战,打败公孙述,攻占了成都。
C.张堪率兵入成都,首先派兵加固了城防,检阅军队,清查仓库,收其珍宝,并一一和皇上说明,没有半点儿占有。
D.张堪任渔阳太守时,不仅捕击奸猾之人,抗击匈奴入侵,力保边疆太平,而且还辟田劝家,使百姓殷实富足,其乐融融。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张堪“为政贤能”的一组是()
①世祖微时,见堪志操,常嘉焉。
②收其珍宝,悉条列上言,秋毫无私。
③堪率数千骑奔击,大破之,郡界以静。
④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⑤让先父余财数百万与兄子。
⑥捕击奸猾,赏罚必信,吏民皆乐为用。

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③④⑥

翻译文中画线句。
(1)阴具船欲遁去。
(2)其仁以惠下,威能讨奸。
(3)卷握之物,足富十世。(3分)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
赠黎安二生序
(宋)曾巩
①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余。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②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行,请予言以为赠。余曰:“余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
③余闻之,自顾而笑。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余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
④然则若余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余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
第②段方框处应填入的虚词是()。

A.兮 B.焉 C.邪 D.矣

本文题目为《赠黎安二生序》,文章开头却先写苏轼以及苏轼来信称赞二生,有用意?
下列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

A.苏轼是作者的同窗好友,黎安二生是苏轼所推荐和赞誉的,因此作者为这两个年轻后辈的文章写了这篇序。
B.黎安二生才华横溢,其文宏达壮阔,俊逸奇伟;但为人迂阔,不懂迎合,故被乡里人讥笑。
C.作者把这篇序赠给黎安二生,并让他们也拿给苏轼看一看,是因为作者认为自己比黎安二生更加迂阔,自己的文章未必能解除乡里人的迷惑。
D.作者在这篇赠序中一方面表达了对黎安二生的告诫,勉励他们要敢于面对流俗,不怕讥笑;另一方面也含蓄的表达了自己对世俗时弊的批判。

任选一个角度,赏析第③段的语言表达效果。
分析文章最后两段的论述思路。

阅读《归去来兮辞》,完成后面题。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遊。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
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悟已往之不 (2)眄庭柯以
(3)万物之得时 (4)乘化以归尽
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觉今是而昨非 B.门虽设而常关
C.时矫首而遐观 D.掩口胡卢而笑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2)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语言)
从情与景的关系上赏析“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此句的妙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皇甫规,字威明,安定朝那人也。永和六年,西羌大寇三辅,围安定,征西将军马贤将诸郡兵击之,不能克。规虽在布衣,见贤不恤军事,审其必败,乃上书言状,寻而贤果为羌所没。郡将知规有兵略,乃命为功曹,使率甲士八百,与羌交战。斩首数级,贼遂退却。
太山贼叔孙无忌侵乱郡县,中郎将宗资讨之未服。公车特征规,拜太山太守,规到官,广设方略,寇贼悉平。至冬,羌遂大合,朝廷为忧。三公举规为中郎将,持节监关西兵,破之,斩首八百级。诸羌慕规威信,相劝降者十余万。明年,规因发其骑共讨陇右,而道路隔绝,军中大疫,死者十三四。规亲入庵庐,巡视将士,三军感悦。东羌遂遣使乞降,凉州复通。先是,安定太守受取狼藉,凉州刺史、汉阳太守并老弱不堪任职,而皆倚恃权贵,不遵法度。规到州界,悉条奏其罪,或免或诛。羌人闻之,翕然反善。
规出身数年,持节为将,拥众立功。还督乡里,既无他私惠,而多所举奏。又恶绝宦官,不与交通,于是中外并怨,遂共诬规货赂群羌,天子玺书诮让相属。规惧不免,上疏自讼曰:“云臣私报诸羌,谢其钱货。若臣以私财,则家无担石,如物出于官,则文簿易考。就臣愚惑,信如言者,前世尚遗匈奴以宫姬,镇乌孙以公主。今臣但费千万,以怀叛羌。则良臣之才略,兵家之所贵,将有何罪,负义违理乎?今见覆没,耻痛实深。传称‘鹿死不择音’,谨冒昧略上。”
征拜度辽将军,至营数月,上书荐中郎将张奂以自代。曰:“臣闻人无常俗,而政有治乱,兵无强弱,而将有能否。伏见中郎将张奂,才略兼优,宜正元帅,以从众望。若犹谓愚臣宜充军事者,愿乞冗官,以为奂副。”朝廷从之,以奂代为度辽将军,规为使匈奴中郎将。
论曰:孔子称“其言之不怍,则其为之也难”。察皇甫规之言,其心不怍哉!夫其审己则干禄,见贤则委位。故干禄不为贪,而委位不求让,称己不疑伐,而让人无惧情。故能功成于戎狄,身全于邦家也。
(节选自《后汉书·皇甫规传》)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羌大三辅,围安定寇:贼寇
B.见贤不军事恤:忧虑、担忧
C.而将有能否:坏、能力差
D.故禄不为贪干:求取、追求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规发其骑共讨陇右②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B.①皆倚恃权贵,不遵法度②吾尝终日思矣
C.①前世尚遗匈奴宫姬②但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D.①夫审己则干禄②皆出于此乎

下面四组句子中,分别表现皇甫规“有威望”、“讲操守”的一组是( )

A.①规亲入庵庐,巡视将士②斩首数级,贼遂退却
B.①广设方略,寇贼悉平②上书荐中郎将张奂以自代
C.①羌人闻之,翕然反善②恶绝宦官,不与交通
D.①相劝降者十余万②既无他私惠,而多所举奏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羌大举进攻安定城,边疆危急,皇甫规此时虽然身为平民百姓,却能大胆上书朝廷,陈述自己的看法,批评边将无能,自此开启了他的戎马人生。
B.皇甫规调动西羌骑兵一起讨伐陇右,中途军中发生瘟疫,他不顾个人安危,前往羌人营帐巡察看望将士,三军为之动容,敌人也为此派使请降。
C.朝廷有人诬陷皇甫规贿赂羌人,皇甫规上书皇帝进行申辩,花费很少的钱财,换得羌人归顺,边疆平安,是利大于弊的军事谋略,不应该为此小题大做。
D.在范晔看来,皇甫规之所以能够建功立业、保全自身,一是他能准确审视自己的才能,果敢地投身仕途,二是他能看到更贤能的人,能不图虚名,主动让贤。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规虽在布衣,见贤不恤军事,审其必败,乃上书言状,寻而贤果为羌所没。(5分)
(2) 故干禄不为贪,而委位不求让,称己不疑伐,而让人无惧情。故能功成于戎狄,身全于邦家也。(5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