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蔡廷玉,幽州昌平人。事安禄山,未有闻。与朱泚同里闬,少相狎近。此为幽州节度使,奏署幕府。廷玉有沉略,善与人交,内外爱附。泚多所叩咨,数遣至京师。当是时,幽州兵最强,财雄,士骄悍,日思吞并,不知有上下礼法。廷玉间语论曰:“古未有不臣而能推福及子孙者。公南联赵、魏,北奚虏,兵多地险,然非永安计,一日起、魏反噬,公乃沸鼎鱼耳。不如奉天子,划多难,可勒勋鼎彝,若何?”泚善之,廷玉阴欲耗其力,则讽论出金币礼士,又劝归贡赋助天子经费。因劝泚入朝,泚将听,诸校怒,缚廷玉辱之,廷玉无挠辞,泚不忍杀,囚岁余出之,谓曰:“而亦悔乎?”廷玉曰:“导公为逆即悔,勉公以义何悔为?”复絷满岁,问曰:“能省过否?不尔,且死。”对曰:“不杀我,公得名。杀我,吾得名。”泚不能屈,待如初。又有朱体微者,亦泚腹心。廷玉有建白,体微辄左右之,故泚愈信,桀傲稍革。廷玉遂蒇(chǎn,完成)朝事。而泚内畏弟滔逼己,滔亦劝泚入朝,乃以军属滔。廷玉、体微共白泚:“公入朝为功臣首,后务至重,须诚信者乃可付。滔虽大弟,多变不情,如假以兵,是嫁之祸也。”泚不听。二人随泚到朝,德宗为太子时,知廷玉名,及见,礼眷殊渥(wò优厚)。滔有请于泚,或不顺,廷玉必折之,俾循故法。滔已破田悦,寝傲肆自用。左右有恶廷玉者,妄云:“素毁滔,欲四分燕,廷玉倡之,体微和之。”滔表言二人离间骨肉,请杀于有司,亦遗泚书云云。泚恚滔夺其军,不从。会滔以幽州叛,帝示滔表,而论亦白发其书,乃归罪于二人,贬廷玉、体微以慰滔。滔使谍伺诸朝,曰:“上若不杀廷玉,当谪去,得东出洛,我且缚至麾下支解之。”将行,帝劳廷玉曰:“尔始行,为国受屈,岁中当还。”廷玉至蓝田驿,人曰左巡使郑詹:“商於道险,不可往。”詹追使趋潼关。廷玉告子曰:“我为天子不血刃下幽十一城,欲裂其壤,使不得桀,而败于将成,天助逆邪?今吏使我出东都,此殆滔计,吾不可以辱国。”比至灵宝,自投于河。
(节选自《新唐书 蔡廷玉传》)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导公为逆即悔,勉公以义何悔为?
译文:
(2)滔虽大弟,多变不情,如假以兵,是嫁之祸也。
译文:
(3)滔表言二人离间骨肉,请杀于有司,亦遗此书云云。
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共21分。
送胡叔才序
王安石
叔才,铜陵大宗,世以赀名。子弟豪者驰骋渔弋(放纵、游荡)为己事,谨者务多辟田以殖其家。先时,邑之豪子弟有命儒者,耗其千金之产,卒无就。邑豪以为谚,莫肯命儒者,遇儒冠者皆指目远去,若将浼[měi]己然,虽胡氏亦然。
独叔才之父母不然,于叔才之幼,捐重币,逆良先生教之。既壮可以游,资而遣之,无所靳。居数年,朋试于有司,不合而归,邑人之訾[zī]者半,窃笑者半。其父母愈笃,不悔,复资而遣之。
叔才纯孝人也,悱然感父母所以教己之笃,追四方才贤,学作文章,思显其身以及其亲。不数年,遂能覣然①为材进士,复朋试于有司,不幸复诎于不己知。
不予愚而从之游,尝谓予言父母之思,而惭其邑人,不能归。予曰:“归也。夫禄与位,庸者所待以为荣者也。彼贤者道弸②于中,而襮③之以艺,虽无禄与位,其荣者固在也。子之亲,矫群庸而置子于圣贤之途,可谓不贤乎?或訾或笑而终不悔,不贤者能之乎?今而舍道德而荣禄与位,殆不其然!然则子之所以荣亲而释惭者,亦多矣!昔之訾者、窃笑者,固庸者尔,岂子所宜惭哉?姑持予言以归,为父母寿,其亦喜无量,于子何如?”因释然寤,治装而归。
予即书其所以为父母寿者送之云。
【注】①覣(wēi)然:出众之貌。②弸(péng):充满。③襮(bó):显露。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数年,朋试于有司居:过了 |
B.若将浼己然浼:沾染 |
C.捐重币,逆良先生教之逆:迎接 |
D.邑豪以为谚谚:谚语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 谨者务多辟田以殖其家②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
B.① 彼贤者道弸于中② 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
C.① 邑人之訾者半,窃笑者半② 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
D.① 今而舍道德而荣禄与位② 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让胡叔才走上追随圣贤的道路,胡叔才的父母舍得花费重金支助胡叔才外出求学,这是作者认为胡叔才父母贤明的根本原因。 |
B.胡叔才同乡之人遇到读书人往往指手画脚,远远避开,是因为他们认为读书只会耗费资财,无所成就。 |
C.胡叔才第一次落第回家,遭到乡人的非议讥笑;但他的父母教导他的诚心反倒更加坚定,再次拿出巨资资助他出去求学。 |
D.胡叔才第二次落第后,内心痛感愧对父母,无颜回家,后来在作者的一再劝说之后,坦然醒悟,这才准备行装回去了。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3分,共9分)
(1)既壮可以游,资而遣之,无所靳。
(2)追四方才贤,学作文章,思显其身以及其亲。
(3)或訾或笑而终不悔,不贤者能之乎?原文说“独叔才之父母不然”,“然”指什么?请联系上下文作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每小题3分。
黄州快哉亭记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稽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从:跟着 |
B.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睥睨:斜着眼睛看人,谓伺机夺取。 |
C.将何往而非病病:忧愁,不快乐 |
D.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适:往 |
下面句子句式不相同的一句是()
A.相与枕藉乎舟中 | B.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
C.快哉此风。 | D.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类活用情况不同的一项是 ()
A.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 | B.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 |
C.北合汉沔 | D.草木行列 |
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快哉亭”命名原因的一组是()
①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②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
③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④周瑜、陆逊之所驰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⑤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A.①②⑤ | B.①③⑤ | C.①③④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记快哉亭的建造和命名,却先写黄州附近长江的浩淼水面和壮阔气势,描绘江流之三变,但并没有点出造亭的目的和文章题意。 |
B.文章第二段写亭以“快哉”命名的原因,主要从两方面写:“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和可以凭吊故迹。 |
C.本文表面是写黄州快哉亭,实写人生态度,“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造而非快?” |
D.文章自然引录宋玉的《风赋》中所写的有关故事,交代了“快哉”两字的来历,这里提到宋玉将风分为雌雄,极其自然地引向了下文文章主旨的讨论。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共18分。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以赀为郎①,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粱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阳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粱。粱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赋》。
会梁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于是相如往,舍都亭。临邛令缪②为恭敬,日往朝相如。相如初尚见之,后称病,使从者谢吉,吉愈益谨肃。临邛中多富人,而卓王孙家僮八百人,程郑亦数百人,二人乃相谓曰:“令有贵客,为具召之。”并召令。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数。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相如不得已,强往,一坐尽倾。酒酣,临邛令前奏琴曰:“窃闻长卿好之,愿以自娱。”相如辞谢,为鼓一再行。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卓王孙大怒曰:“女至不材,我不忍杀,不分一钱也。”人或谓王孙,王孙终不听。文君久之不乐,曰:“长卿第俱临邛,从昆弟假货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炉。相如身自著犊鼻裈③,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卓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昆弟诸公更谓王孙曰:“有一男两女,所不足者非财也。今文君已失身于司马长卿,长卿故倦游,虽贫,其人材足依也。且又令客,独奈何相辱如此!”卓王孙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
(节选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注】 ①赀:通“资”,钱财。郎:郎官,是汉代的宫廷宿卫侍从之官。②缪:通“谬”,诈,佯装之意。③著:穿。犊鼻裈(kūn,坤):形似牛犊之鼻的围裙。或是形如牛犊之鼻的短裤。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以赀为郎,事孝景帝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
B.相如见而说之 图穷而匕首见 |
C.相如与俱之临邛 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
D.临邛令缪为恭敬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
下列各组句子中,表明司马相如“穷困潦倒却又志气不衰”的一组是()
A.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后称病,使从者谢吉。 |
B.因病免,客游粱。 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 |
C.家居徒四壁立。 虽贫,其人材足依也。 |
D.从昆弟假货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 买田宅,为富人。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相如被授予郎官之职,侍卫孝景帝,做了武骑常侍,但这并非他的爱好。他喜欢的是善于游说的齐郡人邹阳、淮阴人枚乘、吴县人庄忌先生等人。与读书人和游说之士相处了好几年,于是写了《子虚赋》。 |
B.司马相如本来就多才多艺,在与卓文君的婚姻问题上,他主动出击,先是用琴声暗自诱发她的爱慕之情,继而托人以重金赏赐文君的侍者,以此转达倾慕之情,最终成就了这段美满姻缘。 |
C.卓文君很喜欢音乐,当看到司马如喝酒、弹琴时,就心生爱意,以至私奔相如。在生活无着的情况下,她主动建议返回乡里,相如“酤酒”,“文君当炉”,不顾非议,以之营生。 |
D.对待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婚姻问题,卓王孙始而大怒,有人劝说他,他根本听不进,后来,在一些兄弟和长辈交相劝说之下,卓王孙承认了这门亲事,并心甘情愿地分给文君家奴一百人,钱一百万,以及她出嫁时的衣服被褥和各种财物。 |
翻译。每小题各3分,共9分。
(1)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
(2)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3)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论虞常论:谈论 | B.畔主背亲畔:同“叛” |
C.天雨雪雨: 下 | D.羝乳乃得归乳:生子 |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何谓相坐何:副词多么 | B.空以身膏草野以:介词凭借 |
C.后虽欲复见我虽:连词即使 | D.匈奴之祸 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卫律在劝降苏武时,采取的是软硬兼施、威逼利诱的方式。 |
B.面对卫律的劝降,苏武的表现是:“不动”“不应”“大骂”。 |
C.北海牧羊时生活异常艰苦,但苏武的爱国意志却历久不变。 |
D.苏武的爱国心不仅感动了虞常等人,也让匈奴人对他敬若神明。 |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②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范纯仁字尧夫,始出仕,知襄城县。县有牧地,卫士牧马,以践民稼,纯仁捕一人杖之。牧地初不隶县,主者怒曰:“天子宿卫,令敢尔邪?”白其事于上,劾治甚急。纯仁言:“养兵出于税亩,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诏释之,且听牧地隶县。
拜同知谏院,奏言:“王安石变祖宗法度,掊①克财利,民心不宁。《书》曰:‘怨岂在明,不见是图。’愿陛下图不见之怨。”神宗曰:“何谓不见之怨?”对曰:“杜牧所谓‘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是也。”神宗嘉纳之,曰:“卿善论事,宜为朕条古今治乱可为鉴戒者。”富弼在相位,称疾家居。纯仁言:“弼受三朝眷倚,当自任天下之重,而恤己深于恤物,忧疾过于忧邦,致主处身,二者胥②失。”其所上章疏,语多激切。
知庆州。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赈贷。僚属请奏而须报,纯仁曰:“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或谤其所全活不实,诏遣使按视。会秋大稔③,民欢曰:“公实活我,忍累公邪?”昼夜争输还之。使者至,已无所负。移齐州,齐俗凶悍,人轻为盗劫。或谓:“此严治之犹不能戢,公一以宽,恐不胜其治矣。”纯仁曰:“宽出于性,若强以猛,则不能持久;猛而不久,以治凶民,取玩之道也。”有西司理院,系囚常满,皆屠贩盗窃而督偿者。纯仁曰:“此何不保外使输纳邪?”通判曰:“此释之,复紊,有司往往待其以疾毙于狱中,是与民除害尔。”纯仁曰:“法不至死,以情杀之,岂理也邪?”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岁,盗减比年大半。
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纯仁凡荐引人材,必以天下公议,其人不知自纯仁所出。或曰:“为宰相,岂可不牢笼天下士,使知出于门下?”纯仁曰:“但朝廷进用不失正人,何必知出于我邪?”
纯仁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谊之所在,则挺然不少屈。每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宋史》 列传第七十三 范纯仁)
注:①掊:搜括。②胥:全,都。③稔:丰收。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牧地初不隶县 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
B.会秋大稔 会天大雨,道不通 |
C.忧疾过于忧邦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
D.或谤其所全活不实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以下四组句子,分别表现范纯仁“敢谏”和“爱民”的一组是
A.愿陛下图不见之怨 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 |
B.宜为朕条古今治乱可为鉴戒者 纯仁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 |
C.宽出于性,若强以猛,则不能持久 此何不保外使输纳邪 |
D.法不至死,以情杀之,岂理也邪 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赈贷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纯仁认为朝廷军费是由田税所出,故惩治了毁损百姓庄稼的宫廷卫士。他反对以变法搜括钱财, 侵害百姓,认为这将使百姓不敢言而敢怒。 |
B.范纯仁敢于弹劾权贵,他指出宰相富弼身为三朝重臣,深受朝廷恩顾倚重,却称病家居,这是不肯 效力君主、担当重任的行为,也是立身处世方面的缺失。 |
C.范纯仁为政宽缓,对罪不至死的囚犯,并不像一般官吏那样将他们困死在狱中,为民除害,正因为 如此,他才被授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之职。 |
D.范纯仁担任宰相时,依据公议荐举人才,而不是将人才罗致到自己门下,也不要被举荐的人知晓感 |
恩,只求朝廷能够录用正直的人。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岁,盗减比年大半
(2)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