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兴舟楫之利,以坚固轻便捷巧为妙。或用火、用气、用力、用风,任乎智者自创。首创至巧者,赏以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若愿公于世,乔禀明发行。兹有火船气船,一日夜能行二千余里者,大商则搭客运货,国家则战守缉捕,皆不数日而成功,甚有裨于国焉。若天国兴此技,黄河可疏通其沙而流人于海,江淮可通有无而缓急相济,要隘可以防患,凶旱水溢可以救荒,国内可保无虞,外国可通和好,利莫大焉。
——洪仁玕《资政新篇》
材料二 “至恭亲王奕訢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凡恃己之所有夸人所无者,世之常情也;……若能陆续购买,据为己物,在中华则见惯而不惊,在英法亦渐失其所恃……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摺》(1861)《曾国藩全集》奏稿(三)
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张有何相同之处?
(2)上述材料中,洪仁玕和曾国藩所提主张的目的是什么?
(3)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上述不同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梭伦诗作里有这样的篇章: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应当抑制你们傲慢的情怀,使它谦逊/不要以为要什么有什么,我们绝不会永远服从。为此,梭伦在雅典公民中推行以财产为依据、划分等级,以分享政治权利的民主改革。——《雅典政制》(亚里士多德著)
材料二:商鞅在变法过程中,废除世卿世禄制,“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分为二十级爵);为斗私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宗师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以致“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所谓“商君相秦十年,宗师贵戚多怨望者”。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王安石的变法措施引发了当时诸多议论,苏辙以为:“(王安石)不忍贫民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司马光认为:”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敛免役钱,宽富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民失业。穷愁无告。——苏辙《栾城三集》和《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梭伦对贵族政治的态度是什么?为此他所采取的按才财产等级分配政治权利的措施有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商鞅变法对贵族政治又持有什么态度?为此而采取的改革措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4)上述材料所涉及的改革都针对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在事实上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它们给你提供了怎样的历史启迪?(2分)
材料一“其核心是苏联援建的156个大型建设项目。这些项目遍布国防工业、机械工业、电子工业、化学工业和能源工业等各个方面,搭起了我国整个工业化的骨架,因此国人也称之为工业化奠基之役”。
——《从赶英超美到坚定改革开放》
材料二 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他们。”
——人民网
(1)材料一中的工业化奠基之役指的是什么?有何意义? (4分)
(2)材料二中,15年中“做对了”的事和“一些错事”分别有哪些?(8分)
(3)根据以上材料,在经济建设方面你有哪些启示?(2分)
材料一 瑞蚨祥l868年创建于山东济南,1893年瑞蚨祥设立了北京分号——北京瑞蛱祥绸布店,在短短几年内几乎垄断了京城绸布行业……同时在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等地的分号也相继设立。
材料二 下图是瑞蚨祥青岛分号的经营销售额变化趋势图
材料三1956年,瑞蚨祥公司向毛泽东主席呈写了《瑞蚨祥公司生产情况报告》,毛主席指示:“历史名字要保存,瑞蚨祥、同仁堂一万年要保存!”1985年瑞蚨祥被国内贸易部命名为中华老字号,老字号焕发新生机;济南瑞蚨祥绸布店1988年完成销售480万元,实现利税46万元。
——以上材料摘自《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1)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瑞蚨祥创办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2)材料二中经营销售额在l912—1925年、1937—1949年分别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分别指出其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瑞蚨祥历经的两次重要的发展机遇,分别指出发展机遇出现的原因。(4分)
材料一 ……僇力本业,耕织致(交纳)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家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黄宗羲(明末清初)在论及经济政策时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财计三》
材料三雍正帝说:“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女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中国古代史》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哪一经济思想?
(2)材料二中的经济思想的提出可以反映哪些经济现象?
(3)依据材料三回答,在对外贸易方面,清政府的哪些政策反映了雍正帝的上述思想?这些政策有什么危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图二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1)从材料一所给的图示中,请回答:我国传统经济的基本形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它在近代逐步瓦解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所给的图示判断,近代民族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是什么时候?并回
答之所以迅速发展的原因?
(3)张謇的企业到20年代中期又衰落下去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