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中发挥了核心作用,被誉为“美国宪法之父”的是( )
A.华盛顿 | B.富兰克林 | C.林肯 | D.麦迪逊 |
1851年与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有
A.发动者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 | B.参加革命者都是为生计所迫,才揭竿而起的 |
C.发动者都尝试用暴力推翻清朝,建立民主制度 | D.革命都从中国南方开始,高潮发生在长江流域 |
甲午中日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持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
A.军费不足、总理衙门失策和朝廷猜忌 | B.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倾轧 |
C.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慈禧太后无主见 | D.同僚倾轧、武器落后和军费不足 |
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用干支纪年法记述1842年属于
A.辛丑年 | B.壬寅年 | C.癸卯年 | D.甲辰年 |
从政治经济结构看,德意志帝国(1871~1919)呈现的是“经济巨人、政治跛子的半资本主义或者说是半专制主义的社会形态”。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史实不包括( )
A.德意志工业化进程加快 | B.皇帝拥有主宰议会、创制法律等权力 |
C.德意志皇帝是国家元首 | D.宰相对皇帝负责,而不是对议会负责 |
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曾在各大卫视热播,剧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为鼓舞溃兵伤兵的士气,军方播报了不久前一个战役的一段报道:“……倭军之三十三师团使用迂回穿插之战术,以两个联队兵力攻占拼墙河(河流名)南北,而我远征之军以寡击众,披肝沥胆,做浴血之战,解救同盟之英吉利军七千余众,夺回中外记者教士五百余众……”上述报道说明
A.中国远征军解放了缅甸 |
B.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互相支援和配合 |
C.日军在缅甸遭到毁灭性打击 |
D.英军在缅甸一直需要中国远征军的支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