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 淘 沙 令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问题:词中三处运用对比,联系作者经历,分别说明对比的内容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书 边 事
[唐]张乔
调角断①清秋,征人倚戍楼。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蕃情似流水,长愿向南流。
【注】断:占尽。
(1)这首诗描写了一种怎样景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2)首联“调角断清秋”中的“断”字,“征人倚戍楼”中“倚”字用得好,请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小题。
出 塞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有人说,诗的第二句中的“冲”字与第四句中的“缺”字用得很传神,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次边塞战事,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塑造了戍边将士怎样的形象。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寒闺怨①
白居易
寒月沉沉洞房②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注】①唐代府兵制度规定,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取备用。但征戍日久,衣服破损,就要由家中寄去补充更换,特别是需要御寒的棉衣。②洞房:深屋,位于很多进房子的后边,在古代通常是女眷的居住处。
(1)结合诗句简析诗中女子的形象。
(2)请谈谈诗歌末句中“冷”字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题目。
唐多令•惜别
吴文英①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②长是、系行舟。
【注】①吴文英,唐代诗人。一生未第,游幕终身,晚年颠沛窘迫而死。②漫:空,徒劳。
(1)“燕辞归、客尚淹留”一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2)结合全诗,请简要概括诗人的“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①、②题。
秦楼月
金·完颜璹
寒仍暑,春来秋去无今古。无今古,梁台①风月,汴堤②烟雨。
水涵天影秋如许,夕阳低处征帆举。征帆举,一行惊雁,数声柔橹。
注:①梁台:梁代梁孝王所筑,台以复道连属诸营苑,在河南开封东南处,久废。②汴堤:隋炀帝开凿汴渠两堤,汴渠沟通运河,已经湮没很久。
①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以议论发端,首先就四季周而复始、循环不已发出慨叹,先声多人,气势不凡。 |
B.“梁台”二句以对仗的手法,交待了与友人离别的具体地点和当时烟雨蒙蒙的天气。 |
C.下片中的“水涵天影”写秋季天光水色之明净,“夕阳低处”表现出依依惜别之深情。 |
D.全词虽着墨不多,但意蕴丰厚,思接千载,神与物游,诗情画意哲理完美地结合。 |
②末三句按照动作发生的顺序,本应是帆举——橹响——雁飞,但作者却将后两者作了颠倒,除了声律的考虑之外,还有其他艺术妙用,试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