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寒闺怨①
白居易
寒月沉沉洞房②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注】①唐代府兵制度规定,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取备用。但征戍日久,衣服破损,就要由家中寄去补充更换,特别是需要御寒的棉衣。②洞房:深屋,位于很多进房子的后边,在古代通常是女眷的居住处。
(1)结合诗句简析诗中女子的形象。
(2)请谈谈诗歌末句中“冷”字的表达效果。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终南别业
王 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A.一二两句说,作者自己进入中年以后即开始厌倦尘俗,晚年就归隐于终南山边。
B.三四两句说,作者经常独自游山赏景。“每”即“常常”,“胜事”指山中美景。
C.诗的最后两句说,作者偶然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与之谈笑言欢,竟不舍得让老人回家。
D.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的心境。语言虽平白如话,却极具功力,诗味、理趣二者兼备。

古代诗歌阅读
千秋岁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 ①此词作于诗人坐元祐党祸,贬杭州通判,又坐御史刘拯论增损《神宗实录》,中途改贬监处州酒税,政治上的打击接连而来之时。②西池:汴京(开封)金明池。 ③鹓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有人说,“花影乱,莺声碎”一句中“乱”和“碎”用词极为工致,请谈谈你的看法。
秦观朋友孔毅甫读到“镜里朱颜改”之句时惊呼:“少游盛年,何为言语悲怆如此?”请结合下阕简要赏析秦观是如何表达这种心情的?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习题。
[黄钟]人月圆·客垂虹
(元)张可久
三高祠下天如镜,山色浸空蒙。莼羹张翰,渔舟范蠡,茶灶龟蒙。故人何在,前程那里,心事谁同?黄花庭院,青灯夜雨,白发秋风。
【注】①三高祠,在吴江垂虹桥东,祀越范蠡、晋张翰、唐陆龟蒙,此三人皆功成名就而后退隐。
这首散曲的结尾三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又描绘出一个怎样的游子形象?请分别进行简要概括。
这首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抒发思想感情?请选取其中两种手法结合作品进行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海棠
郑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①粉黛临窗懒, 梁广②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注】①莫愁:战国末期歌舞家,貌美如仙。②梁广:画家,善画海棠。
这首诗通过咏海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写海棠,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作分析。

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回答后面题:(共10分)
 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①徐再思:元代散曲作家,只做过“嘉兴路吏”,创作此曲时,他旅居江湖,已十年不归。②灯花:油灯结成花形的余烬。③新丰孤馆:《新唐书·马周传》记载,马周未发迹时,曾旅居新丰,受尽店家冷遇。
下列对本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声梧叶一声秋”一句,写秋雨绵绵,梧叶声声,烘托出秋天萧瑟的氛围。
B.“三更归梦三更后”一句,写作者半夜才回到故乡,更显出漂泊江湖的凄苦。
C.“一声”、“一点”、“三更”的反复咏叹,更使人感到长夜难捱的凄凉和寂寞。
D.末句“都到心头”四字戛然而止,欲语还休,却有引人遐思、令人回味之功。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三句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亲人,而以年迈双亲的忧思把自己的思念抒发得更加深婉动人。下列诗句中使用了类似手法的两项是(3分):

A.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B.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渡江汉》)
C.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唐·高适《除夜作》)
D.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唐·张籍《秋思》)

E.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唐·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
“落灯花”一句源自南宋赵师秀的《约客》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请分析本曲与赵诗在内容和情感上有何不同。
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