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
1950年(%) |
1954年(%) |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
贫农、中农 |
85.5 |
45.2 |
92.1 |
91.4 |
||||
富农、地主 |
14.5 |
54.8 |
7.9 |
8.6
|
中国古代的陶瓷制作技术不断进步,以下我国瓷器品种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珐琅彩②五彩瓷③青花瓷④白瓷⑤青瓷( )
A.①②③④⑤ | B.⑤④③②① | C.⑤③④①② | D.⑤②③④① |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这句话反映的现象有( )
①棉布保暖性好,可以御寒
②棉布因其实用性广为流行
③棉布完全取代了丝织品的地位
④棉布功劳大于丝织品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汉乐府 《 孔雀东南飞 》 中焦仲卿妻:“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 息。”她身上打扮是“妾有绣腰糯”她床上装饰是“红罗夏斗帐,四角垂香囊。香帘六七寸,碧绿青丝绳。”这些描述主要反映了( )
A.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严重,女子倍受压迫,日夜劳作 |
B.汉代吏治腐败,焦仲卿为普通少吏,家里竟可以布置得如此富丽堂皇 |
C.汉代丝织业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程度 |
D.汉代家庭手工业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
下列关于的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叙述正确的是( )
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全体国民所有 |
B.战国时代的改革确定了土地私有制 |
C.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 |
D.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自唐代开始实行 |
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