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9世纪,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自恃富强,动违禁令……日形狂诞”。1833年,英国取消了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独占权。英国这样做的目的是
A.打开商品市场 | B.扩大资本输出 |
C.夺取香港诸岛 | D.巩固远东霸权 |
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曾出现如下国际分工: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品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促成这一分工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
B.工业革命 |
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
D.第二次工业革命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下列术语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
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②新三民主义
③“城市中心论”
④新民主主义论
⑤以赎买的方式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③④⑤ | B.③④⑤ | C.③④⑥ | D.④⑤⑥ |
下列有关斯大林模式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 |
B.开辟了一种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
C.是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 |
D.适用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有利于苏联的持续发展 |
罗马法不仅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而且影响深远,包括:
①它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②它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③它直接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④它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1882年,上海街市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电灯。“创议之初,华人闻者以为奇事,一时谣言纷传,谓将遭电击,人心汹汹,不可抑制······后以试办无害,其禁乃开。”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政府禁止人们使用电灯照明 |
B.电灯的应用说明洋务运动取得成功 |
C.近代城市生活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 |
D.上海市民一直反对在市政中应用近代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