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7月1日,上海《时报》发表的《考师范之笑话》一文中刊载了一条消息,江苏第一师范举行的约有300多名中小学生(应试者)参加的问卷调查中,对孔子和孟子的崇拜远远大于对孙中山的崇拜,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 辛亥革命对封建思想批判不彻底
B 孔子和孟子的思想顺应民意
C 袁世凯大搞尊孔复古逆流
D 辛亥革命未充分发动人民群众
下列选项中,全面准确地概括了图片反映的信息的是
| A.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高 |
| C.当时中国主要发展的是轻工业 | D.近代经济形态逐步在中国出现 |
在清末民初时期,中国沿海沿江城市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移民潮”。中国人口出现了由农村向城市、由内地向沿海沿江经济发达地区迁徙的趋势。沿海与沿江城市呈现人口上升趋势,而内地传统城市则呈现人口下降的趋势。这主要反映了
| A.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剧 | B.人们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
| C.中国经济的外向型特征逐步体现 | D.自然经济日趋解体 |
近代史上,在中国,达尔文学说的影响远胜于生物学。很多中国知识分子毫无保留地接受了社会达尔文主义,但他们中很少有人真正理解生物进化论。这反映了中国先进分子
| A.不重视自然科学的发展 |
| B.急切希望中国实现民族独立 |
| C.没有将西方的政治理论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 |
| D.深受西方社会主义理论的影响 |
“从战争(甲午战争)开始到失败投降,他们(慈禧太后、奕、李鸿章)一直致力于争取英俄德法美等国家的调停,以达到求和目的。但他们显然对列强干预成功的可能性期望太高了。”他们对列强干预成功的可能性期望高是基于
| A.中国综合国力比日本差 |
| B.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活动破坏了世界和平 |
| C.清政府对西方列强长期实行友好政策 |
| D.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活动损害了西方列强的利益 |
曾国藩在《讨粤匪缴》中说:“粤匪……下逮兵卒贱役,皆以兄弟称之……农民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皆天下之田;商贾不能自贾取息,而谓货皆天下之货;士不能诵孔子之经……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曾国藩在这里所说“名教之奇变”主要指的是
| A.改朝换代 | B.封建等级制被废除 |
| C.封建制度将被彻底改变 | D.农民领袖将成为统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