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竹溪记
明·唐顺之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亦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呜呼!奇花石,诫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余舅光禄任君治国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昔人论竹以为绝无 声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孑孑然,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等尔。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一也。
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穷其所生之地                  穷:探求
B.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    胜:胜景
C.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      偃蹇:高傲
D.凡诸富人所酣嗜                  酣嗜:畅饮嗜好
2.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恰当的一项是
A.(京师人)或芟而去焉                   B.独此取诸(于)土之所有
C.是将不胜笑(之)也                     D.(竹)不可以谐于俗
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竹溪记》名为记,实际是一篇议论文。所记中心事件是作者舅父任光禄治园植竹一事,但文章并没有记叙事件的始末,却把重点放在了议论上。
B.这篇小品文,多记竹溪景物,并借题发挥,对世俗不知竹而盲目贵竹、贱竹的怪现象作了针砭,也赞扬了任光禄孤高独立的人品。
C.第3段,作者引入俗语,说明世上评价人、物的标准,是依远近多寡而论高下贵贱的。同时,作者用反诘语,强烈地表达了他对世俗偏见的不满之情。
D.唐顺之主张文章要有独特的思想见解,好的作品富于本色,且能直抒胸臆,因而他的文章常能不受形式束缚。别具一格的《竹溪记》体现了他的文风。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
所 憎 者 有 功 必 赏 所 爱 者 有 罪 必 罚 存 善 天 下 鳏 寡 孤 独 振赡 祸 亡 之 家 其 自 奉 也 甚 薄 其 賦 役 也 甚 寡 故 万 民 富 乐 而无 饥 寒 之 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欧阳)公讳颍,字孝叔。咸平三年,举进士中第,初任峡州军事判官,有能名,即州拜秘书省著作佐郎、知建宁县。未半岁,峡路转运使薛颜巡部至万州,逐其守之不治者,以谓继不治非尤善治者不能,奏自建宁县往代之。以治闻。由万州相次九领州而治之。一再至曰鄂州。二辞不行:初彭州,母夫人老,不果行;最后嘉州,以老告,不行。实治七州,州大者繁广,小者俗恶而奸,皆世为难治者。其尤甚曰歙州,民习律令,性喜讼,家家自为簿书,凡闻人之阴私毫发、坐起语言,日时皆记之,有讼则取以证。其视入狴牢就桎梏,犹冠带偃箦,恬如也。盗有杀其民董氏于市,三年捕不获,府君至,则得之以抵法。又富家有盗夜入启藏者,有司百计捕之甚急,且又大购之,皆不获,有司苦之。公曰勿捕与购,独召富家二子,械付狱,鞫之。州之吏民皆曰“是良子也”,大怪之,更疑互谏。公坚不,鞫愈急,二子服。然吏民犹疑其不胜而自诬,及取其所盗某物于某所,皆是,然后欢曰:“公,神明也。”其治尤难者若是,其易可知也。
公刚果有气,外严内明,不可犯,以是施于政,亦以是其身。初,皇考侍郎为许田令,时丁晋公尚少,客其县。皇考识之,曰贵人也,使之游,待之极厚。及公佐峡州,晋公荐之,遂拜著作。其后,晋公居大位,用事,天下之士往往因而登荣显,而公屏不与之接。故其仕也,自著作佐郎、秘书丞、太常博士、尚书屯田、都官、职方三员外郎、郎中,皆以岁月考课,次第升,知万、峡、鄂、歙、彭、岳、阆、饶、嘉州,皆所当得。及晋公败,士多不免,惟公不及。
明道二年,以老乞分司,有田荆南,遂归焉。以景祜元年正月二十六日终于家,年七十有三。 (选自《欧阳修全集》,中华书局2001年版。有删节)
【注】①狴(bì):监狱。②簧(zé):竹席。③鞫(jū):审讯。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世为难治者指:指称,称
B.公坚不回:返回
C.州之吏民皆曰“是良子也”素:一向,平素
D.亦以是其身持:约束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又富家有盗夜入启藏者 ②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势弱于秦
B.①初彭州,母夫人老,不果行 ②举匏樽相属
C.①奏自建宁县往代之 ②不如善遇之
D.①使之游,待之极厚 ②有志力,而又不随以怠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又大购之,皆不获,有司苦之。
(2)然吏民犹疑其不胜而自诬。
(3)其治尤难者若是,其易可知也。
文中说,“及晋公败,士多不免,惟公不及”,请根据文章,说明“惟公不及”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答题。(5分)
吴人有养猴于笼十年,怜而放之,信宿(没过两夜)而辄归。曰:“未远乎?”异而舍诸大谷猿久笼而忘其习遂无所得食鸣而死。
用/给画线部分断句。
异 而 舍 诸 大 谷 猿 久 笼 而 忘 其 习 遂 无 所 得 食 鸣 而 死。
请概括上面这则文言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不超过二十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9分,每小题3分)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
秦伐韩,军于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军事谏者死。”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
赵奢既已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悉甲而至。军士许历以军事谏,赵奢曰:“之。”许历曰:“秦人不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赵奢曰:“请受令。”许历曰:“请就鈇质之诛。”赵奢曰:“胥后令邯郸。”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归。
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注】①候:哨兵,侦察兵。 ②胥:等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军鼓噪兵勒:统率,率领
B.赵奢既已秦间遣:派遣
C.赵奢曰:“之”内:通“纳”
D.秦人不赵师至此意:料想到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秦人闻,悉甲而至②蚓无爪牙
B.①有军事谏者死②皆美于徐公
C.①遂解阏与之围归②蟹六跪二螯
D.①譬之犹两鼠斗穴中②颁白者不负戴道路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奢率领军队离开国都三十里就不前进,只忙于增筑堡垒,军中有人议论阏与将会被秦国吞并。
B.赵奢深知“兵贵神速”,在迷惑秦军获得成功后,就立即下令全军卸去甲衣,快步前进,两天一夜便赶到了前线。
C.由于取得了阏与一战的胜利,赵奢深受赵王信任,从此,与廉颇、蔺相如的地位相等。
D.赵奢军纪严明,军中有一个侦察兵建议火速援救武安,违反了赵奢发布的军令,结果被赵奢处死。

把以下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
⑵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舟 人 传
[清]张光纬
舟人不知何姓名,亦未悉其里居,及其所操何业。偶遇之舟,遂以舟为名。吾郡陈泰岩者,文士也,遣仆买舟,收债远乡。携其侄与仆抵舟,见舟人髯如戟,目如炬,风仪伟甚,肉袒而刺船。泰岩心异之。至舟中,复见一十六七女郎,依约闺中之秀。泰岩又窃窃然疑之。既放舟,鼓棹如飞,顷刻至岸。岸旁有牛三头,蹲水中,妨舟泊。舟人招牧者牵之起,二牛起,其一犹浮沉水滨,格格不就牵。舟人乃探手掇牛后肘,掷岸上。岸上聚观,无不辟易,泰岩愈疑。
收债毕,泰岩持金数十归舟。语舟人曰:“日且西盍止诸?”舟人曰:“毋恐。虽数百万缗,行数万里,可不辱命,何虑此琐琐也。”泰岩不能强,姑听之。至中流,落日衔山,微风拂波,舟人忽舣舟就岸。泰岩恐甚,询泊故。舟人曰:“风雨至矣。”稍顷,天半霹雳,水立云飞,舟依巨柳而荫。雨止,复行,卒无恙。
未抵郡数里,泰岩复语舟人曰:“前村隐隐,帘出树杪,可沽酒乎?”舟人曰:“诺。”提壶去。泰岩乃询船尾女郎曰:“子何为?子何自从彼髯者行乎?吾恐彼髯非良人,且彼髯复何为?子心知之,试语余。”女郎掩涕曰:“不然,妾亦宦之息也。向从父母行三泖间,夜遇强盗,杀父母投之湖,掳资财及妾行。忽见此髯从暗中跃入舟,手刃群盗数十人,复携妾去,妾涕泣请死。彼髯者曰:‘今子父母既死,茕茕何依?幸子仇既歼,吾当徐访子亲属,送子归,纵无所归,吾更当觅倩嫁子。吾义勿污子,效彼群盗为也。’妾故忍死留此。”言讫,泪如雨下。泰岩又曰:“舟甚窄,奈起居何?且彼髯终何为?”女郎曰:“自妾来,彼髯恒卧篷橹间,虽风雨无所苦。舣舟亦无定踪,所往来不一人。所谈者,妾皆不解,每痛钦辄去。夜必登高陵星斗,还舟恒猝猝不乐,亦未知甚何为。”
舟人沽酒至,斜睨女郎,若已知其所言而嗔之者。泰岩乃稔为异人,长揖请罪。因煮酒扶坐,相语甚欢。舟人乃曰:“萍踪相遇,愿赠以言。天下大乱,各自爱,余亦从此去。”讯之姓氏里居舟人曰:“四海鼎沸安用此乎?”竟勿言。至郡,慷慨分手,后卒不遇。
(选自《息庐剩稿》,有删节)
[注] ①刺船:用篙撑船。②三泖:湖名。③倩:古代男子的美称。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及其所操何业操:从事
B.岸上聚观,无不辟易辟易:退避,往后退
C.妾亦宦之息也息:通“媳”,媳妇
D.天下大乱,各自爱爱:爱惜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舟人义行的一组是(3分)( )
①见舟人髯如戟,目如炬,风仪伟甚②舟人乃探手掇牛后肘,掷岸上
③虽数百万缗,行数万里,可不辱命④手刃群盗数十人,复携妾去
⑤彼髯恒卧篷橹间,虽风雨无所苦⑥夜必登高陵星斗,还舟恒猝猝不乐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③④⑤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陈泰去收债,刚到船边,见到舟人相貌,心中就有疑虑;又看见船上有个像大家闺秀的女子,心中又疑惑;而舟人掷牛至岸,更加重了他的疑忌。
B.女子一家人出行,途中遭遇强盗,父母被杀,扔进湖里,钱财被抢,强盗正想杀了女子时, 舟人从黑暗中跃入舟中杀死了强盗,替她报了仇。
C.陈泰岩知道了舟人的义举后,对舟人疑虑全消,敬佩不已。回到郡中,两人感慨叹息着分了手,从此再也没有见面。
D.文章欲扬先抑,通过写陈泰岩对舟人由疑虑到害怕再到敬为异人,塑造出舟人本领高强、行侠仗义、疾恶如仇的形象。

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
①语舟人曰:“日且西,盍止诸?”(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讯之姓氏里居,舟人曰:“四海鼎沸,安用此乎?”竟勿言。(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部分断句。(3分,限断6处)
人肖天地之类,怀五常之性,有生之最灵者也。人 者 爪 牙 不 足 以 供 守 卫 肌 肤 不 足 以 自 捍 御 趋 走 不 足 以 从 利 逃 害 无 毛 羽 以 御 寒 暑 必 将 资 物 以 为 养 性 任 智 而 不 恃 力。故智之所贵,存我为贵;力之所贱,侵物为贱。
《列子·杨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