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瑞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无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隆庆元年,徐阶为齐康所劾,瑞言:“阶事先帝,无能救于神仙土木之误,畏威保位,诚亦有之。然自执政以来,忧勤国事,休休有容,有足多者。康乃甘心鹰犬,搏噬善类,其罪又浮于高拱。”人韪其言。
历两京左、右通政。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瑞锐意兴革,请浚吴淞、白茆通流入海,民赖其利。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徐阶罢相里居,按问其家无少贷。下令飙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瑞抚吴甫半岁,小民闻瑞去,号泣载道,家绘像祀之。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布袍脱粟脱粟:只脱去谷皮的粗米
B.曩胡公按部按部:考察部队
C.墨者多自免去墨者:脸上刺有字的人
D.中人监织造者中人:才和德一般的人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昨闻海瑞为母寿
公为我献之
B.署南平教谕
呈卷即面署第一
C.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
作《师说》以贻之
D.发橐金数千

窥父不在,窃发盆
对下列各句中加粗的“之”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纳之代词,它,代“金数千”。
B.诚赤有之 代词,这件事,代前文的“无能救……畏威保位”。
C.闻瑞至,黝之 代词,他,代“海瑞”。
D.率夺还之 代词,他们,代前文的“贫民”。

以下八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与海瑞为官刚正不阿有关的一组是(  )
①令老仆艺蔬自给
②发橐金数千,纳之库
③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
④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
⑤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⑥徐阶罢相里居,按问其家无少贷
⑦又裁节邮传冗费
⑧小民闻瑞去,号泣载道,家绘像祀之。

A.①③⑦⑧ B.②④⑤⑥ C.①④⑥⑧ D.②③⑤⑦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海瑞为官生活俭朴,就连替母亲祝寿也极为俭省。
B.海瑞认为,徐阶在任职期间虽有失误,但忧勤国事,仍有值得称赞之处。
C.海瑞巡抚应天十府时,下属官员十分怕他,有的甚至自动辞职,有势之家有的黝门,有的远避他乡。
D.海瑞摧豪强,抚穷弱,因而受到小民的欢迎;裁节冗费,不让供顿,为此遭到士大夫的怨恨。

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问其家无少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韦安石,京兆万年人。曾祖孝宽,为周大司空、郧国公。祖津,隋大业末为民部侍郎,与元文都等留守洛,拒李密,战于东门,为密禽。后王世充杀文都而津独免,密败,复归洛。世充平,高祖素与津善,授谏议大夫,检校黄门侍郎,陵州刺史,卒。父琬,仕为成州刺史。
安石举明经,调乾封尉,雍州长史苏良嗣器之。永昌元年,迁雍州司兵参军。良嗣当国,谓安石曰:“大才当大用,徒劳州县可乎?”荐于武后,擢膳部员外郎,迁并州司马,有善政,后手制劳问,陟拜德、郑二州刺史。安石性方重,不苟言笑,其政尚清严,吏民尊畏。
久视①中,迁文昌右丞,以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兼太子左庶子,仍侍读,寻知纳言事。时二张②及武三思宠横,安石数折辱之。会侍宴殿中,易之引蜀商宋霸子等博塞③后前,安石跪奏:“商等贱类,不当戏殿上。”顾左右引出,坐皆失色,后以安石辞正,改容慰勉。
睿宗立,授太子少保,改封郇国,复为侍中、中书令,进开府仪同三司。太平公主有异谋,欲引安石,数因其婿唐晙邀之,拒不往。帝一日召安石曰朝廷倾心东宫卿胡不察对曰太子仁孝天下所称且有大功陛下今安得亡国语此必太平公主计也。”帝矍然曰:“卿勿言,朕知之。”主窃闻,乃构飞变,欲讯之,赖郭元振保护,免。迁尚书右仆射兼太子宾客、同三品,俄罢政事,留守东都。
会妻薛怨婿婢,笞杀之,为御史中丞杨茂谦所劾,下迁蒲州刺史,徙青州。安石在蒲,太常卿姜皎有所请,拒之。皎弟晦为中丞,以安石昔相中宗,受遗制,而宗楚客、韦温削相王辅政语,安石无所建正,讽侍御史洪子舆劾举,子舆以更赦不从。监察御史郭震奏之,有诏与韦嗣立、赵彦昭等皆贬,安石为沔州别驾。皎又奏安石护作定陵,有所盗没,诏籍其赃。安石叹曰:“祗须我死乃已。”发愤卒,年六十四。开元十七年,赠蒲州刺史。天宝初,加赠左仆射、郇国公,谥文贞。二子:陟,斌。(《新唐书》)
【注】①久视:唐代年号。 ②二张: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二兄弟。③博塞:博戏,下棋的一类的游戏。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王世充杀文都而津独免:幸免
B.后手制劳问,拜德、郑二州刺史陟:登高
C.时二张及武三思横宠:恃宠
D.主窃闻,乃飞变构:设计陷害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A.帝一日召安石曰/朝廷倾心东宫/卿胡不察/对曰/太子仁孝天下/所称且有大功/陛下今安得亡国/语此必太平公主计也
B.帝一日召安石/曰朝廷倾心东宫/卿胡不察/对曰太子/仁孝天下所称/且有大功/陛下今安得/亡国语此必太平公主计也
C.帝一日召安石/曰朝廷倾心/东宫卿胡不察/对曰/太子仁孝/天下所称/且有大功/陛下今安得亡国语/此必太平公主计也
D.帝一日召安石曰/朝廷倾心东宫/卿胡不察/对曰/太子仁孝/天下所称/且有大功/陛下今安得亡国语/此必太平公主计也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叙述了韦安石人生的起伏,有平步青云的时光,辅佐过武后、中宗、睿宗,晚年因得罪小人而一再遭诬陷,最后忧愤而亡。
B.韦安石为人刚正不阿,对倚仗武后宠信而胡作非为的武三思及张易之二兄弟,他也毫不留情,多次指责羞辱他们。
C.雍州长史苏良嗣器重韦安石,向武后举荐他,韦安石被任命为膳部员外郎,他为官有政绩,朝廷经过长期的考察,最终提拔他为文昌右丞。
D.太平公主准备谋反,想要拉拢韦安石,因韦安石拒绝了她,并且得知韦安石在睿宗那里揭发她的阴谋,于是想要审讯他。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安石性方重,不苟言笑,其政尚清严,吏民尊畏。
(2)顾左右引出,坐皆失色,后以安石辞正,改容慰勉。
(3)皎又奏安石护作定陵,有所盗没,诏籍其赃。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第16题
(1)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①哉?人焉廋哉?”
(2)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注①廋:音sōu,隐藏、藏匿。
“人焉廋哉”中的“焉”字与下列哪一句中的“焉”字用法和意义接近?(  )

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犹且从师而问焉

孔子认为应该怎么观察一个人?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第15题
(1)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5.(1)曾子提出了一种提高修养的方法,就是________
(2)这三则都提到“信”,请问儒家对于“信”的看法是怎么样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贞悫,机鉴敏悟。自幼好学,善属文。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转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曰:“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休烈奏曰:“《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
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儒者之荣,少有其比。(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幼好学,善属文属文:撰写文章。
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践祚:帝王即位。
C.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励精:专心致志。
D.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荡覆:动荡倾覆。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B.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当时历经战乱,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
C.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
D.休烈夫妇去世,尽享身后哀荣。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诏追赠她国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许久,追赠他尚书左仆射,并派专人到他家表示慰问。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2)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齐人伐燕。或问日:“劝齐伐燕,有诸?”曰:“未也。沈同①问‘燕可伐与’吾应之日:‘可’。彼然而伐之也。彼如日:‘孰可以伐之?’则将应之日:‘为天吏②,则可以伐之。’今有杀人者,或问之日:‘人可杀与’,则将应之曰:‘可’。彼如日:‘孰可以杀之?’则将应之日:‘为士师,则可以杀之。’今以燕伐燕,何为劝之哉?”(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注释】①沈同:齐国大臣。②为天吏:奉行天命的天子。
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圜讨伐燕国,是战国中期的一项重大事件。孟子认为,燕国的国政败坏,民众因此遭受苦难,所以是可以讨伐的。
B.孟子指出,讨伐燕国者必须施行优于燕国的政治措施,否则,伐燕是没有意义的,而且也不可能得到民众的支持。
C.孟子认为,燕国的国政败坏,齐人身为天吏,替天行道,可以讨伐燕国。但如果让燕国人讨伐燕国人,则不值得鼓励。
D.孟子认为,礼乐征伐这样的大事,不是谁都有权力去做的,因此他明确反对让像燕国一样暴虐的同为诸侯国的齐国去讨伐燕国。

孟子是认为燕国可以讨伐,杀人犯可以杀掉么?为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