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我国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产生了不同的精神,如“雷锋精神”、“铁人精神”、“振超精神”等。20世纪50年代产生了“铁人精神”,新时期出现了“振超精神”。对这两种精神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它们是一脉相承的
B.“铁人精神”已被“振超精神”所取代
C.它们是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表现
D.它们对社会主义建设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中国与欧盟的合作与交往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浙江农民发现,脚下的土地不仅能生产农产品,还能生产田园风光,生产农事文化,生产农家情趣。“种这种那,不如综合开发”,观念一更新,农民们在原有土地上创造出了更多的财富。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有利于实现整体最优目标
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③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④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有人说:“童年是一场梦,少年是一幅画,青年是一首诗,壮年是一部小说,中年是一篇散文,老年是一部哲学。”从哲学上看,这句话表明(  )

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B.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
C.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人生的一半是在制造麻烦,另一半是在解决麻烦”。这直接体现了(  )

A.辩证的否定 B.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C.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D.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据报道,2014年雾霾天气来得有点早,对此,老百姓期待着PM2.5数值的能不断下降而不是屡创新高,更期待着PM2.5数值“量变”,能够引发空气质量的“质变”、环境保护的“质变”,以至于经济发展的“质变”。老百姓的期待表明(  )
①质变一定是发展②量变是质变的前提
③量变是一种不显著的质变④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它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我国与中亚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应该(   )
①利用条件,改变规律②把握时机,促成飞跃
③固守经验,加强合作④着眼整体,优化结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