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他发表文章,指出了十月革命是人类文明的新曙光;又是他发表文章,提出十月革命是20世纪世界革命的先声,也是劳工的胜利;还是他信心十足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他是 ( )
| A.毛泽东 | B.陈独秀 | C.李大钊 | D.鲁迅 |
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货比多家、少花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设备最大的买主。仅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来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这表明斯大林()
| A.初步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 | B.尝试以市场调节发展经济 |
| C.摒弃意识形态差异谋发展 | D.抓住机遇推进国家工业化 |
《全球通史》中指出:”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西方国家评价的依据是()
| A.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 B.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
| C.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 D.以高积累追求工业化 |
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在日记里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这股幸福感源于 ()
| A.义务交售制 | B.工业成就突出 |
| C.固定粮食税 | D.人民当家作主 |
列宁在向彼得格勒苏维埃会议发表一次讲话时说:“在国内,农民中很大一部分人都说:‘我们不再跟资本家打交道了,我们要同工人一道干’。我们只要颁布一项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法令,就可以赢得农民的信任,农民会懂得,只有同工人结成联盟,他们才能得救。”基于此,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实行的措施是 ()
| A.颁布《土地法令》 | B.实施“新经济政策” |
| C.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D.开展“农业集体化” |
不同于苏联史学界,在西方学术界,使用Modern Times(现代)时,一般泛指15-16世纪地理大发现以来历史概念,它包括了中国学术界现在习惯采用的“近代”、“现代”和“当代”三个时间段。有时,西方学术界也特以late modern Time(后现代)或Contemporary Time(当代)来表征当代(当前)时期,需要指出的它从属于Modern Times的长时段。()
| A.文明史观 | B.近代化史观 |
| C.社会史观 | D.全球史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