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珍惜人体内部生态环境
人与自然一样,也有内部生态环境,人的内部生态环境(或内环境)在哪里?血液循环和淋巴系统是人的内部环境之一,但是人类最大的内部环境则属胃肠道。在人的胃肠道中,大肠和小肠充斥着海量的细菌,大概有1000万亿个之多。所以,从细菌多样性程度来说,胃肠道堪称人体内的热带雨林。
那么,人体内环境中的细菌从何而来?人一生下来其内环境中就有了细菌,而且这些细菌可能会影响其后来的生活。 
人需要细菌来帮助吸收来自食物的营养,也要依赖它们来抵御入侵的细菌,还要依赖它们来吸收药物和促使免疫系统的健康成长。所以,可以把从类看成是由各种细菌组成的超级微生物。人从出生到成年以后,还会有各种细菌通过食物、呼吸道加入到人体的内环境中,以丰富和扩大内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
不过,按对人体有益还是有害的功能而言,在这个生物多样性的热带雨林中,细菌大体可分为正常菌或益菌与恶菌或害菌两大类。根据生存所需的条件,如是否需氧,则可分为厌氧菌和需氧菌。正常人内环境中的菌群主要为厌氧菌,少数为需氧菌,前者约为后者的100倍。
人体内环境中的正常菌群为类杆菌、乳杆菌、大肠杆菌和肠球菌等,而恶菌则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副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白色念珠菌等等。在正常情况下,是正常菌抑制恶菌,使得种种恶菌只是路过人体内环境的过客,因而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而且,由于正常菌群占大多数,它们得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例如分解食物、调节免疫系统、分泌维生素K等营养物质、吞掉食物残渣等。
人们正常进食后,经肠胃消化与吸收,最后化为粪便排出体外,其中有食物渣滓,也有大量细菌,包括益菌和恶菌。可引起肠胃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等会依附在不洁净的食物上进入体内,但也会在食物消化吸收后排出体外。虽然这些恶菌会在肠道释放毒素,引起抵抗力不强的人产生腹泻等症状,但也会被完全排光,不会残留在肠道里。
但是,比较可怕的是,由于人体内环境中菌群失调,“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让大量的正常细菌减少或其功能受到抑制,这些正常菌就不能发挥功能,使得路过的恶菌开始发威,危害   人体。例如,随意使用和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可以使肠道正常菌群被抑制而数量减少,同时耐药的过路菌过量繁殖,造成肠道菌群失调。这时会产生一些临床症状,称为肠道菌群失调症,最常见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引起的感染,其次为梭状芽胞杆菌、绿脓杆菌和变形杆菌所引起的感染。
当然,如果进入肠道的恶菌太多太强,例如伤寒杆菌、霍乱杆菌等,就会引起相应的疾病,这时需要使用抗生素来攻击恶菌,以治疗疾病。所以,只要是正常人,体内有足够多的正常菌是可以让致病菌没有立足之地的。但如果机体抵抗力减弱或滥用抗生素造成内环境中的益菌与恶菌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便会引起疾病。
人体内环境中细菌的生物多样性概念和作用还可以扩大到对食物的消化和利用上。人类每天摄取的能量约有10%来自细菌转化出来的脂肪酸。帮助人类消化的益菌如果保持正常状态,就会让人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体态均匀的外表。但是,如果能帮助消化和吸收的益菌数量过多却可能造成另一种失衡或病态,即超重或肥胖。例如,能更多地吸收食物中的能量的肥胖细菌就会让人变胖,从这个意义上看,也许它们是另一种恶菌。
(摘自2009-7-A《百科知识》,有删改)
下列对人体内部生态环境的生物多样性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仅在人的肠道中就充满了海量的细菌,大约有1000万亿个。
B 人一生下来其内部环境中就有了细菌,而且这些细菌可能会影响人的一生。
C 按功能分,人体内的细菌大体有正常菌或益菌和恶菌或害菌两大类。
D 人体内存在消化和利用食物的细菌,这也可以看作是人体内环境中生物多样性的表现之一。
下列各项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人体内环境中,不仅有与生俱来的细菌,还有成长过程中吸纳的诸多细菌。
B 正常菌或益菌抑制恶菌或害菌,才能维持人体内环境的平衡。
C 随意使用或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就会破坏人体的“热带雨林”。
D 不同细菌帮助消化食物的结果影响着人体的肥瘦。
根据文章信息,下列”健康语录”中,与平衡人体内部生态环境无关的一项是
A 千保健,万保健,心态平衡是关键。
B 饭前便后要洗手。
C 欲得长生,肠中常清。
D 垃圾食品危害多,远离方能保健康。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小题。
皮影张
宗利华
做皮影道具最好的原料是驴皮。选料是第一关,皮子厚薄要均匀,要有韧性。选好了,开始碾压,压得平整光洁,这方才去刻。刻是要见功底的,人物躯干形象应早在你脑子里,一刀一笔,都要恰到好处。刻罢,雏形有了。这时,再压平整,一个平面人物形象就出现了。但这还不成,下个环节是上釉,加色。人物性格,需要用彩来体现。最后,才设置牵线、架杆儿。一个道具就算完成了。但,这仍是死的,要让它在幕布上活灵活现,还得靠艺人的那双手。
小镇上的皮影张就有这么一双灵巧的手。
皮影张也许是真的姓张,叫什么,却完全没人知道。于大家来说,这本无所谓。大家都知道那有点驼背、瘦骨嶙峋、一脸严肃的幕后戏子叫皮影张。
皮影张在小镇一角把行头一摆,叮叮当当小锣儿一敲,人们就三三两两拢过去了。人愈多,小锣也愈欢快。蓦地一下,戛然而止!人物登场了,劈山救母、哪吒闹海、三打白骨精……当然也还有现代戏,哪一部是不精彩的呢?大家仰了头,静静去看,一瞬就被吸进去了。再瞧,憨态出来了。有人笑出涎来,拿手一抹,暴叫一声,好!演完了,皮影张的那张脸才从后面转来,手一拱,并不多话。大家便将手伸进兜里,掏钱。不掏,也不计较。
其中有个传说,未知其真假,去问皮影张,他也只含笑不语。据说,当地一帮子土匪,烧杀抢掠,坏事干尽。解放军想一举捣毁他们,却苦于其神出鬼没。皮影张主动请缨,深入匪营,表演他的拿手好戏,所有土匪都被那皮影戏吸引过去。待解放军冲进把他们包围,一场戏恰恰演完,土匪们正山呼叫好。解放军竟没费一枪一弹。
皮影张再次引起关注,就到了“文革”。大家突然发现,和皮影张一起被斗的,竟还有一个奇丑无比的女子。而且,大家这才得知,那皮影幕后的千变万化之声,竟只出自这一丑女之口!“文革”过后,皮影张就在人们的视线中逐渐消失了。他损失惨重,右手被小将敲去了四根手指。当然,于他来说,这还不是最惨重的。那个丑女人被折腾得受不了,自杀了!
事情往往如此,审视一件自己未曾参与的事,不过就像看一场皮影戏。看罢了,激动一番,也就过去了。时间把一切都打磨得平平淡淡。现在的年轻人,谁还记得一个弄皮影的人呢?那种节奏于他们来说,太遥远,也太缓慢。他们上网,搞网购。或者,戴着耳机,听着迈克尔·杰克逊,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快乐地扭动屁股。所以,当皮影戏和现代歌舞两场表演同时出现在这座小镇一隅时,年轻人有理由选择后者。但上了年纪的,闻讯都背抄马扎,涌进那个演皮影戏的帐篷。
大家都很激动,多年前的那个皮影张又回来了!演的是《霸王别姬》。
老人们觉得这戏有点凄楚悱恻,不似皮影张年轻时的风格。虞姬和项羽的伴音分明是出自一人之口。而且,那声音显然已缺了底气,满了沧桑。
大家都叹息,老了,老了呵!
但大家都被那流淌着的情韵吸引进去了。
故事的高潮出现在虞姬拔剑自刎的那一瞬,宝剑仓朗朗坠地;同时,又听“噗”的一声,那洁白的幕布上,竟洒满了斑斑点点的鲜红血滴!大家伙儿俱是一愣,迅即爆出一阵掌声,那简直太逼真了!然而,掌声很快就歇了,幕布后面长久的寂然无声让大家感到了不祥。他们纷纷转至幕后,都呆住了!
只见一个鹤瘦身影颓然地倒在一张轮椅上,他的左手和两只脚上依然还绑缚着操纵皮影的架杆儿……
此时,帐外的另一场表演也到了高潮。
有个嘶哑的声音吼叫着,传来荡去,我的爱,赤裸裸!我的爱——赤裸裸!
小说开头对皮影道具制作的描写,对全文有何作用?
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皮影张的表演情形,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统观全文,简要概括皮影张这一艺术形象。
小说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举两处,分析并探究小说所蕴涵的情感取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礼乐相须以为用
项 阳
所谓礼乐,是指在国家、民族、群体、个人重要事件中与仪式相须为用的乐。《礼记·月令》云:“凡用乐必有礼,用礼则有不用乐者”,所谓“礼乐相须以为用,礼非乐不行,乐非礼不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周公制礼作乐拉开国家制度下礼制仪式用乐三千载之帷幕。中国礼制在三千年间以五礼样态实施,即吉嘉军宾凶,每类礼制有多层级的仪式形态,有些只能在国家最高仪式中使用,有些可以上下相通地用于各种层级,因不同礼制类型而形成多种用乐风格,让人们在仪式用乐中感受和体味崇高、庄重、肃穆、豪迈、缅怀、仁爱等多种情感,如此形成国家和民间具有体系化特色的礼乐形态。
任何一个国家都有礼仪用乐形态,中华文化为何将“礼乐文明”视为特色呢?这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赋予乐以审美、教育、娱乐、实用和社会多种功能,在仪式化乐的应用中使国人体味多种内涵。礼制仪式有多种类型、多种层级,与之相须为用的礼乐当然也有多类型、多层级、多种风格,如此构成礼乐形态的体系化。在仪式体系化用乐的礼乐观念下,历朝历代,当国家和社会走向稳定繁荣之时必定要建立自己的礼乐体系,诸如唐代开元盛世的礼乐体系即如此。
当代文化建设中要不要承继传统礼乐观念并构建新的礼乐体系呢?答案是肯定的。既然礼乐文明体系化存在是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也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积淀的深层精神内涵,我们何以不将它发扬光大呢?
不可否认,传统礼乐文化中特别是某些高端仪式、仪轨的确过于繁琐,因此在建立中华礼乐文明新体系之时,应注意既体现民族特色又简洁明快;既要彰显国家意义,也考量民众多层次需求;既有高端“国乐”,亦要上下相通,在同一类型下分出层级,在不同类型下显现风格多样性。我们看到,国家在当下也有一些礼仪用乐,诸如颇具象征意义的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用乐,人民大会堂前迎接来宾用乐以及在一些庄重场合奏唱国歌等等,这些是国家礼仪用乐的一些基本需求。
中华民族的礼乐观念是在数千年发展中动态形成的。当代文化建设中的国家礼制仪式用乐当然要体现时代风貌,在不同仪式中凸显民族特色,显现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胸怀,吸收借鉴多民族甚至是外来文化元素,诸如乐队组合等。把握吉嘉军宾凶礼制仪式用乐的特点,在多类型、多层次、多风格中展现中华民族礼仪用乐之风采,使参与者在其中体味与感知,从精神上得到洗礼。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下列不属于当前建立中华礼乐文明新体系时注意点的一项是()

A.当代文化建设中的国家礼乐文明新体系既要体现民族特色,又要提倡简洁明快。
B.既要彰显国家层面的意义,也要考量不同层面民众的多层次需求。
C.既要有高端“国乐”,也要上下相通,在同一类型下分出层级,在不同类型下显现风格多样性。
D.传统礼乐文化中的某些高端仪式、仪轨过于繁琐,这是不可否认的。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周公制礼作乐拉开国家制度下礼制仪式用乐三千载之帷幕,在三千年间中国礼制是以吉嘉军宾凶五礼样态实施的。
B.中国礼制中的每类礼制都有多层级的仪式形态,这些仪式都可以在国家和民间各种层级之间通用,从而让人们在仪式用乐中感受和体味崇高、庄重等多种情感。
C.中国传统文化赋予乐以审美、教育、娱乐、实用和社会多种功能,在仪式化乐的应用中能够使国人体味多种内涵,所以中华文化将“礼乐文明”视为特色。
D.因为礼制仪式有多种类型、多种层级,所以与之相须为用的礼乐当然也有多种类型、多种层级、多种风格,如此才能构成礼乐形态的体系化。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乐相须以为用,大礼必有仪式,仪式必须用乐,在仪式中礼与乐是一个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从古到今都是这样。
B.唐代开元盛世的礼乐体系就是在唐朝走向稳定繁荣之时为自己建立的礼乐体系。
C.礼乐文明体系化存在是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也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积淀的深层精神内涵,所以,当代文化建设要将它发扬光大。
D.建立国家礼制仪式用乐体系,要体现时代风貌,要凸显民族特色,类型、层次、风格要多样化,使参与者从精神上得到洗礼。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水稻的谦卑
杨春山
①贴紧土地,是一种让灵魂匍匐前进的方式。水稻始终以谦卑的姿态呈现在土地上,没有艳丽的花朵,没有高悬的果实,却默默滋养着城市与乡村,滋养着人们平静的生活。年复一年,光阴流逝,乡村的容颜已改,只有谦卑的水稻,依旧在土地上淡淡地飘香。
②红土高原上的乡村是谦卑的。它用贫瘠而朴实的土地接纳了水稻,接纳了这种庄稼的生长。水稻也秉承了红土高原的品性,不事张扬,沉静地向着土地深处扎下根须,在阳光下显露出真切的面容。
③盛夏的夜晚,月光如水,悄悄地走向稻田,坐在田埂边,听遍野的蛙鸣协奏,是一件惬意的事。这时的稻田,是静谧的。而水稻就像是一个淡雅的女子,穿着一袭绿裙,躺在沉寂的田野里想着自己的心事;金秋的清晨,微曦初露,轻轻地走进稻田,漫步阡陌间,看灵巧的蚂蚱蹿跳,是一件幸福的事。这时的稻田,是丰盈的。而水稻就像一个朴实的农妇,穿着一身布衣,站在广袤的田野里守着自己的家园。
④水稻的谦卑是一种宿命,人的谦卑则需要一种顿悟。人们总是期待着向人生的高处行走,而水稻却憧憬着向土地的深处挤压。它的生命力,只有和土地完美结合才能萌发,这让水稻贴紧土地的心思,有了最为生动的注解。
稻田是一张铺开的大网,网住了农人大把大把的时间,和他们对丰收的期待。大片的稻田,是乡村的希望。炊烟袅袅,是因为水稻的滋养;睡梦沉沉,是缘于水稻的馈赠。水稻仰起面庞,是为了盼望风调雨顺;水稻俯下身子,是为了谋求成熟圆满。乡村和水稻紧紧拥抱在一起,让人们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⑥谦卑,并不是自甘低贱。谦卑是一种宽阔的胸襟,是一种内敛的气韵,是水稻面对乡村的最深依恋。谦卑的事物,往往能够展示单纯和美好。如蚂蚁,用团结体现力量;如小草,用起伏对抗风暴;如游鱼,用慵懒诠释自由。谦卑的土地,心甘情愿接受犁铧的穿透;谦卑的水稻,心甘情愿接受镰刀的切割。犁铧和镰刀闪烁着冰冷的光芒,让土地和水稻感受到一种锐利的痛楚。春种秋收的过程,就是土地、水稻和金属碰撞的过程。人们总是会漠视脚下谦卑的泥土,而对金属投以敬畏的神色和贪婪的目光。土地和水稻的隐忍与厚重,在金属的熠熠光芒面前黯然失色。很多时候,我们会忘记了土地,忘记了水稻,去注视金属散发出的光芒。然而,正是谦卑的土地和水稻,不断地养育着我们,并且,从不向我们索取和提出任何要求。
7每一束稻穗里孕育的果实,都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命脉。水稻,就这样以隐忍和含蓄的品格,汲取天地的灵气,浓缩自然的精华,彰显生命的本质。它奉献出的粮食,是土地给予人们的厚赠。为此,乡村始终珍视着土地,珍视着水稻,珍视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珍视着平平淡淡的每一个日子。
⑧谦卑的土地和水稻,告诉我们应该重视生命的本质,拒绝浮华,选择一种谦卑而真实的姿态生活。为了生活,我们可以步履匆匆,但需要保持着内心的淡定与从容;为了生活,我们必须放弃很多,但不能放弃人生的信仰与尊严。谦卑,就是一种蛰伏待机的过程,在蛰伏中提升能力、积蓄力量,为将来的萌发吸纳更多的地气与阳光。
9人的一生,应该像一株水稻,在土地的怀抱里生根,长叶,开花,结实。到成熟的时候,低下头颅,就能看到生养我们的土地,依旧是那样的谦卑、宽厚、隐忍和真实。(选自《人民日报》)
从全文看,水稻的谦卑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文章的题目为何用“水稻的谦卑”而不用“谦卑的水稻”,二者有何差异?
简要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本文虽写水稻,却多次提到“生命”“人生”等字眼,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谈谈你从中得到了哪些“生命之思”?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于敏:愿将一生献宏谋
陈海波
1926年,于敏出生于天津,青少年时代历经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在那屈辱的年代里,于敏看到的是“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的国殇。喜欢读唐诗宋词、历史演义的于敏,崇拜诸葛亮运筹帷幄的智慧,向往其鞠躬尽瘁的精神,倾慕岳飞的精忠报国。
1941年,在耀华中学读高三的于敏遇到了两位恩师,深受启发。语文老师王守惠讲解古诗文时,必会把每一篇作品置于一个大的时空中,将写作背景、文学渊源和价值以及作者的家事讲得透彻明了。数学老师赵博研讲课时喜欢讲授数学题的各种解法以及不同解法的来由。
1951年,于敏研究生毕业后,受到核物理学家彭桓武和钱三强器重,调入近代物理研究所,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当时,国内没人懂原子核理论。不过,他很快就掌握了国际原子核物理的发展情况和研究焦点,对原子核物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站在了国际前沿。后来,钱三强告诉于敏,决定让他作为副组长领导“轻核理论组”。于敏虽然当时的原子核理论研究正处于可能取得重要成果的关键时期,但他忘不了“童年亡国奴的屈辱生活”带给他的惨痛记忆,毅然走上了氢弹等核武器研制的道路。
1960年到1965年初,“轻核理论组”在于敏等人的带领下,对氢弹原理和结构做了初步探索,并解决了一系列热核材料燃烧的应用问题,产生了六十多篇论文,但均作为秘密文件保存。1965年9月底,于敏率领研究人员赶在国庆节前夕奔赴上海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利用该所假期间空出的J501计算机完成了加强型原子弹的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氢弹理论方案。当氢弹原理的方案传到北京后,邓稼先第二天即飞到上海,听完于敏的汇报后十分兴奋,请大家吃了一顿螃蟹。该原理一突破,大家斗志昂扬,恨不得立马就造出氢弹。但是,氢弹原理还需经过核试验的检验。接下来的一年,于敏他们忙于氢弹原理试验准备工作。次年12月,氢弹原理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于敏看着蘑菇云翻滚而上,仍不觉得圆满,直至听到测试队报来的测试结果时,才脱口而出:“与理论预估的完全一样!”1967年6月17日,又成功进行了全威力氢弹的空投爆炸试验。爆炸成功后,氢弹需根据实战降低过早“点火”几率等作了优化设计,并定型为我国第一代和武器并装备部队。
尽管在氢弹研制中居功至伟,但对于别人送来的“氢弹之父”称呼,于敏并不接受。“核武器的研制是集科学、技术、工程于一体的大科学系统,需要多种学科、多方面的力量才能取得现在的成绩,我只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氢弹又不能有好几个‘父亲’。”他说。
1986年,于敏对世界核武器发展趋势作了深刻分析,认为美国很可能会加快核裁军谈判进程,全面禁止核试验。于是向邓稼先建议上书中央,希望加快热核试验进程。果不其然,1992年,美国提出全面禁止核试验的谈判。1996年,全面禁核试条约签署。那次上书为我国争取了10年的热核试验时间。因此,于敏又被视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发展的战略家。
于敏毕生信奉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这种“宁静”使于敏在子女的记忆中是失声的。儿子对父亲的唯一记忆就是一个字:忙。女儿总算找到了一个“声音”,听着很好笑:有一天,小于元淘气跑进爸爸房间,听到他正对别人说ρ(音近“肉”),高兴地跑出来对妈妈说:“今天有肉吃了!”
于敏倾慕文天祥的威武不屈。“文革”期间,于敏成了被批判的对象,但他无悔:“如果我说假话,我可以轻松过关,但我经受不了历史和真理的考验。我宁愿现在挨整,绝不说对不起历史的话,不说违背真理的话。”
于敏,在这个世上大多“沉默无闻”,但他从未抛弃“献宏谋”的一片丹心。
(摘自《光明日报》2015年1月10日,有删改)
相关链接:①与往年科技奖励大会上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致辞不同,于敏没有做获奖答词。因为他始终认为,我国氢弹等核武器事业的成就,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最初他都不同意自己报名评奖,说要把机会留给更年轻的人。(陈海波 叶乐峰《2014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速写》)
②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他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最高科技奖颁奖。(百度百科)
③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晚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感动中国颁奖词)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历经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离乱的青年渔于敏立志报国、奋发图强,很好地体现了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
B.虽然当时国内没人懂原子核理论,但是于敏凭着扎实功底,很快掌握了原子核物理的发展情况和研究焦点,对原子核物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C.于敏毕其一生“献宏谋”,从原子核理论研究的岗位上,毫不犹豫地走上了氢弹等核武器研制的道路,多年的付出,却并不为了赢得荣耀和赞誉。
D.于敏虽然没有留学背景,可是凭借勤奋、智慧和坚定的信念,在氢弹研制过程中功勋卓越,成为氢弹研制的关键人物,获得殊荣,实至名归。

E.甘愿一生献宏谋的理想,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都是于敏被誉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发展的战略家的原因。
(2)中学时代两位恩师的教学方法给于敏哪些启发?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3)于敏在氢弹研制过程中有哪些突出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于敏毕生信奉“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其“淡泊”“宁静”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传奇
徐慧芬
也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传奇。
两年前的某一天,在咳嗽了将近两个月不见好转之后,他决定去一家药店买瓶咳嗽药水。当他从药店出来后,就有一个人奔上来,在他背后猛击一掌,大吼一声:“阿贵,你要发财了呀!”他吓了一跳,定睛一看,才认出这是前村是垃圾的疯子。他哪里叫什么“阿贵”,他的小名其实叫阿土。
阿土晃了晃手,像拨开一团雾气那样,转身走了,一路还觉得十分好笑。然而,“你要发财了呀!”这声音竟象一颗种子种在了他的脑中,很快有了发芽的欲望。24小时之后,他决定去碰碰运气。他来到一家销售彩票的小店里,掏出两枚一元的硬币,买了一张彩票。他以前从不相信彩票,因为他觉得自己眼下的生活需要一个小钱一个小钱地省着用,哪里敢去赌这种容易上瘾的买卖。
现在,他决定去赌一次,就这一次!他怀着热望,等待了一周,开奖的结果是失望。阿土嘲笑了自己之后,突然发现,他选出的号码与中奖号码只差了一个尾数!也就是说,如果那天,他只要慷慨一点点,再买上一张,买上紧接着他的彩票号码后面的那张彩票,那么,这50万元的奖金,将属于他这个穷人了,那么他做穷人的历史将要抛进垃圾箱了!
阿土懊悔呀!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呀!“你就要发财了呀!”他现在觉得,这句话一定是上苍借疯子的嘴巴对他的暗示。他如果拒绝上苍的馈赠,那一定是个头号傻瓜了。觉悟之后的阿土决定再去试试。这一次,他决定加大赌注试试。于是,他毫不犹豫,省下了一个月买荤菜的钱,花了20元,买了10张连票。
又是一个难熬的等待,结果出来,看到中了大奖的那个号码,阿土心疼得傻了一夜,原来,如果那天再大方一点,翻个10倍,花上200元买上100张连号的,那么,这100万元的大奖,不就属于他阿土了吗?阿土想:有了100万元,我将舒舒服服的度过我的晚年,不,我哪用得了这些呢?我要把这些钱匀出来,给儿子、女儿、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每人一份。儿子见到这些钱,一定不会再觉得老爹无用了吧?女儿呢,也一定会亲亲热热地叫我一声好爸爸。那几个孩子呢,我将袋里揣着钱,领他们去玩,想要什么?说!爷爷买去……
阿土又想,200元又有什么了不起!我顶多再节约一点吧,把烟戒了吧!那蹩脚烟早已损害了我的健康!也许我还可以厚厚脸皮向那几个冤家借一点?即使指望不了他们,我还可以学学前村那个是垃圾的疯子,每天早晨或者晚上,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淘淘垃圾桶,一天弄他个二三块钱,关键是要悄悄的,我可不想被人发现,丢子女的脸!
大约两个月后,阿土终于凑足了200元。买下了连着号码的100张彩票,在挨过了心惊肉跳的一个星期的等待后,失望再一次迎接了他。但是,掉过眼泪之后的阿土,不到一个星期就调整好了心态,因为,疯子的“你要发财了呀!”这句话已在阿土的脑中长成了一棵树。此后,阿土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攒钱和购票……
两年后的一天晚上,手持彩票的阿土,倒在了家中那台老掉牙的电视机前。电视机的声响改过了他临终前从胸腔里迸发出来的一声大叫。三天后,闻讯赶来的子女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他们头裹白巾,袖配黑纱,神色庄重,面容悲戚,称阿土为“亲爱的爸爸”。他们为阿土从专用商店里采购了那个世界用得着的一切豪华物品,琳琅满目,铺在屋外走道上,眩了众人的眼,前村拾垃圾的疯子走过,又是一声大叫:“阿贵,你真的发财了呀!”
那么,阿土究竟有没有发财呢?有人问过阿土的子女:你老爹身前是否中了大奖?阿土的子女一致回答:不要编传奇。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开头交代主人公小名其实叫阿土,并不像疯子叫的什么“阿贵”,暗示了阿土的现实处境,为后文写其困境伏笔。
B.阿土第一次买彩票时由于不够慷慨,没买上紧接着他的彩票号码后面的那张彩票,所以失去了一生中难得的发财机会。
C.小说写阿土幻想中大奖后要把钱匀出来,给子孙们每人一份,还想象子女对他的亲热,可见作者对阿土既同情又嘲讽。
D.阿土临死时迸发出的大叫,电视机的声响盖过了叫声,有人说是发现中奖后的惊叫,其实是又一次绝望的哀号。

E.在阿土的子女为其举行隆重的葬礼上,他们身上裹白配黑,神情庄重悲戚,称阿土为“亲爱的爸爸”,表达了真诚的悲痛。
(2)小说中疯子的话“你要发财了呀!”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阿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4)小说的标题是“传奇”,第一段却说“也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传奇”,结尾又说“不要编传奇”,这些表述耐人寻味,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的故事算不算传奇?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