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毛泽东指出:“不应再把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他的依据是( )
| A.土地改革已经消灭了剥削阶级 | 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的变化 |
| C.民族资产阶级已经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 D.民族资产阶级不是民主革命的同盟军 |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种种公共之需。”孙中山的民生主张为()
| A.将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 |
| B.地方政府应享有高度自治 |
| C.解决以土地为核心的财富分配问题 |
| D.建立福利社会 |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对“第二次反思”评述正确的是()
| A.甲午战争的失利证明其失败 |
| B.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 |
| C.是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开始 |
| D.开始于新文化运动时期 |
“上有所措置,不能喻之民,下有所苦患,不能告之君,则有喉舌而无喉舌。”而“去塞求通”的好办法是办报刊,基于这一认识,知识分子创办的是()
| A.《时务报》 | B.《民报》 |
| C.《新青年》 | D.《新华日报》 |
针对“地圆学说”,清朝士大夫杨光先说:“若四大部州,万国之山河大地,是一个大圆球……球上国土之人之脚心与球下国土之人脚心相对……竞不思在下之国土人之倒悬……有识者以理推之,不觉喷饭满案矣!夫人顶天立地,未闻有横立倒立之人也……此可以见大地之非圆也。”之所以有这样言论,是因为他不知道()
| A.经典力学理论 | B.相对论 | C.生物进化论 | D.量子论 |
《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汉书•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材料反映隶书()
| A.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 |
| B.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 |
| C.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 |
| D.其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