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三十年的征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三十年来,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表
材料三:深圳的变化
(1)据你推测,材料一图片中的口号出现的背景是什么?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2)材料二表明我国当时工业化的特点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形成这个特点的必要性。
(3)分析材料二中左图到右图深圳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2分)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深圳在改革开放三十年里给中国人民带来过哪些思想上的震撼?(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社会主义改革有什么新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戈拉
材料二阿尔帕说:“……大多数的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彼特拉克说:“真正的高贵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
材料三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普罗塔戈拉的观点有何积极意义?与普罗塔哥拉所代表的智者相比,苏格拉底的思想有何不同?
⑵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哪一重大变革运动?其核心是什么?材料二反映的内容与材料一有何关系?
⑶材料三体现的启蒙精神是什么?当时欧洲社会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是什么?
⑷材料二和材料三所反映的思想解放运动,其出现的共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⑸材料三所反映的思想运动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江泽民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们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二十世纪以来中国最伟大的理论成果。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主要“新”在哪些方面?(6分)
(2)结合史实,概述毛泽东思想在不同时期的主要成果。(6分)
(3)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你怎样认识他们之间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8分)
近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一种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经济全球化的开始,那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
————海军《火预言:2049年的世界》
材料二在这世界里,前所未有地挤满了人——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机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唱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全球通史》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针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⑴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指出1640年~1870年间英国大规模向全球殖民的政治、经济条件。
⑵依据材料二,概括归纳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那些变化?
⑶利用材料三中克林顿和卡斯特罗的观点,以“正确看待世界经济全球化”为主题写一段短文。
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史说明,世界并不存在唯一的、普遍使用的和绝对的民主模式。自古以来,各国政治发展史中都出现过典型的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已
———— 《朱子语类》
材料二希腊地区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找不到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而具备这些天然条件,并合理开发和利用,是供养如中东、印度和中国所建立的那种复杂的帝国组织所必须的。在希腊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区,只有连绵不断的山脉,这不仅限制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而且把陆地隔成小块。
材料三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眩目的科技,不是浩瀚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总统乔治·布什国庆日演说
⑴根据材料一,说明唐初三省的职能。唐朝统治者如此划分三省职权的目的是什么?
⑵ 根据材料二,概括希腊的地理特点。与古代中国相比,这种地理特点对希腊的政治体制造成了什么影响?
⑶ 结合美国政体的有关内容,分析材料三的主要观点
⑷ 材料一和材料三呈现的两种政治模式有何共性?古希腊雅典的民主制与近代美国确立的民主制有着怎样的不同?
治国人才的选拔事关国运的兴衰,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历经变迁,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各题。(32分)
材料一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
——《汉书》集解
材料二 (汉武帝时)郡国口二十万以上岁察一人,四十万以上二人…一不满二十万,二岁一人,不满十万,三岁一人。限以四科: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习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日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决断,材任三辅县令
——《通典》
材料三中正任久,爱憎由己,而九品之法渐弊。遵计官资以定品格,天下惟以居位者
为贵。尚书仆射刘毅以九品者,始因魏初丧乱,是军中权时之制,非经久之典也,因用土断
(指以现居地为准,将人户著之于籍),复古乡举里遗之法,上疏曰:“夫九品有八损,而官
才有三难,皆兴替之所由也。人物难知,一也;爱憎难防,二也;情伪难明,三也。今之中
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威福,夺天朝权势,爱恶随心,情伪由已,上品无
寒门,下品无势族。”
——《通典》
材料四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
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
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
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1)上述四则材料分别涉及哪几种选官制度?(4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选拔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4分)
(2)概述作者对材料三中所涉及的选官制度的基本态度。 (4分)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作者为何主张“复古乡举里选之法”?(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与材料二、三所述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12分)
(4)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对今天的人才选拔有何启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