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问:最后两句采用的是___________的抒情方式,既表现了作者_________
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唐王朝强盛国势下的____________的民族心态,读来令人豪情满怀。“牙璋”“凤阙”“铁骑”“龙城”采用的都是_______的修辞方法。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 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 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按要求回答问题。
二月二日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①井,三年从事亚夫②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注]:①元亮:陶渊明的字。其诗中有“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的句子。②亚夫:指汉代的周亚夫。他屯兵柳营,军纪严明,后世用“细柳营”或“柳营”指军营。请简要描述这首诗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初春画面?其中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的“游人意”要表达的是什么情感?请根据全诗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其七)①
姜蘷
笠泽②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
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
注:①南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冬,诗人访石湖范成大,除夕之夜乘舟归苕溪途中所作。苕溪:即湖州,是诗人当时家居之所。②笠泽:太湖的别称。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请从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赏析诗歌最后一句的妙处。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分水岭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①一夜声。
【注】:①潺湲:水流动的声音韩愈在论述七言诗时曾发表过这样的观点:六字寻常一字奇。简要指出“溪水无情似有情”一句中的“似”字“奇”在哪?起什么作用?
答:“惜别潺湲一夜声”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达到了怎样的修辞效果?(2分)
答: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阮郎归初夏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熏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①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注】①水沈:木质香料,又名沉水香。“词”这种体裁的别称是什么?
答: 俞陛云在《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中评价本词:“写闺情而不着妍辞,不作情语,自有一种闲雅之趣。”词人是如何表现这种“闲雅之趣”的?请结合全词内容进行分析。
答: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