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两首现代诗歌,完成: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1.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2.对下面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太阳与土地是最能概括艾青诗歌特色的两个概念,艾青对土地的关注,就是对农民、民族、祖国的挚爱。《我爱这土地》就是艾青这种特有的土地情结的代表作。
B.写诗多半是忌用或少用“的”字的,而诗人敢于用一系列“的”字组成的长句来抒发缠绵而深沉的感情,在描写对象前面加上大量形容词,为了形成一种特殊的立体感和雕塑感。
C.“假如我是一只鸟”中这个意象“鸟”,是一只特指的鸟的形象,就像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反复吟唱的杜鹃、鹧鸪一样,是一种具体的鸟。
D.此诗写于抗战爆发后1938年,就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艾青向祖国捧出一颗赤子之心,其爱国深情的抒发,波澜起伏,层层推进。
3.对下列修饰词语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是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国土的写照。
B.“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土地上的河流,像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一般汹涌奔流。
C.“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土地上空吹刮着激怒的风,是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的仇恨,“无止息”更加说明了敌人的暴行是永无止境的。
D.“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蝶恋花
赵令畸
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恨清明雨。
尽日沉烟香一缕,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路。
注:①止:通“只”。②沉烟:点燃的沉香。③恼:撩惹。④西江:古诗词中常泛称江河为西江。
结合词意,简要赏析“啼痕止恨清明雨”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词表现了词中人物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赠惠山僧惠衷诗
宋·苏轼
行遍天涯意未阑,将心到处遣人安
山中老宿依然在,案上《楞严》已不看。
欹枕落花余几片,闭门新竹自千竿。
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桔杨梅尚带酸。
注:①将心:僧人用安心法,使人神清性定。②《楞严经》,佛教经典。
首联写了惠山僧人重要的生活内容,请作简要解说。
从第三联可以看到苏轼的心态吗?试作简析。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①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秋日。断肠,销魂。
贺诗中的“裁”字,李诗中的“逐”和“拂”字,用词有什么特点?对表现诗的意境有什么作用?
李诗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具体分析诗中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诗人的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喜李翰自越至
刘长卿
南浮沧海上,万里到吴台。久别长相忆,孤舟何处来。
春风催客醉,江月向人开。羡尔无羁束,沙鸥独不猜。
[注释]①李翰:散文家。官至左补阙、翰林学士。②吴台:苏州,苏州有姑苏台。
请分析“久别长相忆,孤舟何处来”中包含的诗人的情感。
简要赏析“春风催客醉,江月向人开”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宋诗,完成后面的题。
梦寻梅(宋)方岳①
野径深藏隐者家,岸沙分路带溪斜。
马蹄残雪六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
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
一生烟雨蓬茅底,不梦金貂②侍玉华③。
【注】①方岳:字巨山,号秋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②金貂:汉代的宫饰。
③玉华:宫殿名。也有人认为“玉华”指精美的玉石。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野径”“隐者家”及“岸沙”“带溪斜”等词语,点出了梅花生长环境的幽美和僻静,也从侧面表现出梅花高雅脱俗的特质。
B.颔联中“六千里”表明寻梅过程的执着与艰辛,“三四花”则与之形成对照,突出了梅花的可贵,也透露出梦中人寻梅有获后的欣喜。
C.尾联中“烟雨蓬茅”和“金貂”“玉华”对举,有“实”和“虚”的对比,也有“取”和“舍”的对比,其中反映出诗人的志趣追求。
D.紧扣诗题“梦寻梅”中的“梦”字,全诗用梦境来刻画诗人寻梅的历程以及赏梅中的欢乐,烘托了这样一种生活带给诗人的怡然自足。

本诗题为“梦寻梅”,而颈联两句却是写“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似乎与“梅”没有关联,如何理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