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题。

.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地球的公转 ②地球的自转 ③黄赤交角的存在 ④地方时的不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我国浙江省的温岭县是大陆上最早迎来新年第一缕曙光的地方。该地区第一道曙光的时间可能出现在

A.5∶35  B.6∶32 C.4∶50 D.5∶43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东北某黑土丘陵区南北坡坡度相同,其坡度小于东西坡,各坡向降水差异很小。读下图完成下列题。

两个年份该区域各坡向侵蚀沟密度

A.西南坡大于东南坡 B.西北坡大于东北坡
C.南北坡大于东西坡 D.东南坡大于西北坡

侵蚀沟密度表现为南坡大于北坡的自然原因是

A.南坡为阳坡,积雪融化快,流水作用强
B.北坡为阴坡,昼夜温差大,冻融作用强
C.北坡为冬季风迎风坡,降水侵蚀力大
D.南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风力侵蚀力大

读“90°E附近海平面气压图(单位:hPa)”, 由图中气压分布推断,此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 B.印度半岛盛行东北风
C.大陆上等温线向北凸出 D.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

一般来说,用人均GDP来衡量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用生态足迹来测算经济发展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生态足迹越大,代表单位人口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越大。读我国各省区(除港澳台地区)人均GDP增长率和生态足迹增长率图,回答下列各题。

关于图中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东部省区整体人均GDP低于西部省区
B.内蒙古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步
C.新疆处在最不利的发展状态中
D.全国平均水平生态足迹的变动是负向

下列关于山西的生态足迹增长率变化及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山西生态足迹上升主要分布在能源地
B.山西生态足迹上升主要是植树造林,生态改善
C.山西生态足迹下降主要是开矿,植被破坏
D.山西生态足迹下降主要是产业调整以及节能减排

宅基地是专门用于农民居住的农村用地。在城乡转型进程中,农村由于人口非农业化转移带来“人走屋空”的现象,新建住房不断向外围扩展,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原宅基地废弃、闲置,形成空心化现象。下图为城乡结合部典型空心化村庄发展演化模式图,其中a、b、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全村、村中心及村周边,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到M点时,村中心住人宅基地面积减少趋势开始逆转
B.到N点时,村中心和村周边住人宅基地的变化趋势相同
C.到P点时,全村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
D.到R点时,全村宅基地的废弃和闲置最为严重

P—T时间段内,导致全村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化的持续推进 B.农村产业结构优化
C.农村宅基地面积减少 D.村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国际上常用工业化结构性指标衡量一国的工业化进程,工业化结构性指标的构成是:
①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5%以下;②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下降到20%以下;③城镇人口上升到60%以上。下图为某年中国工业化结构性指标与国际通用标准的比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结合图文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a、b、c分别表示工业化指标中的①、③、②
B.a指标我国略高于国际标准是由于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低
C.b指标我国远高于国际标准是由于我国二、三产业比重高
D.c指标我国远低于国际标准是由于我国城市化起步晚、农村人口数量大

针对以上我国现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乡镇企业的发展。目前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并不断向西、向北扩展,这些乡镇企业总体上与下图中哪一类较为一致

A.a B.b C.c D.d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