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细胞呼吸产生C02量是否一样多。
实验原理:C0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根据石灰水浑浊程度,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02的产生情况。
(1)实验假设: 。
(2)材料用具:新鲜的食用酵母菌、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锥形瓶、直角导管、橡皮塞等。
(3)方法步骤:
① 配制酵母菌培养液:取20g新鲜的食用酵母菌,分成两份,分别放入锥形瓶A(500mL)和锥形瓶B(500mL)中。分别向瓶中注入240mL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
② 用锥形瓶和其它材料用具组装实验装置如图,并连通橡皮球(或气泵),让空气间隙性地依次通过三个锥形瓶(约50分钟)。然后将实验装置放到25~35℃的环境中培养8~10小时。
a.甲装置中质量分数为1O%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 ,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
b.乙装置中的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可确保无氧呼吸产生的C02通过澄清的石灰水中。
③ 检测C02的产生:甲装置连通橡皮球(或气泵),让空气持续地依次通过3个锥形瓶。然后将实验装置放到25~30℃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乙装置在相同的条件下培养相同的时间。观察两装置的浑浊程度,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填在记录表中。
时间(min) |
甲中石灰水 |
乙中石灰水 |
O |
|
|
5 |
|
|
1O |
|
|
15 |
|
|
… |
|
|
(4)预期实验结果与结论:预期最可能的实验结果是 组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先浑浊,且浑浊程度大。说明了 。
甲图为某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乙图表示与水有关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欲研究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组成成分和功能,常常采用_______方法将这些细胞器分离出来。
(2)若甲图为根尖分生区细胞,则不应有的细胞器是(填标号),与其有丝分裂末期结构变化密切相关的细胞器主要是_____(填标号),能够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结构是_____(填标号),素有“消化车间”之称的细胞器是_______(填名称)。
(3)若甲图为唾液腺细胞,与唾液淀粉酶加工、运输密切相关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填标号),与呼吸酶加工密切相关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填标号)。
(4)比较甲图中结构4内膜、外膜的蛋白质含量,发现内膜的蛋白质的含量明显高于外膜,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同学欲鉴定甲细胞是否为活细胞,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简要回答)。
(6)乙图中①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称为_________________;破坏细胞核中_________(结构)会影响该过程的发生。
(7)乙图中膜③表示_____________,膜②表示_____________。图中②、③两种生物膜除产生图中所示物质外,还可产生的相同的物质是___________。图中③上发生的反应,除酶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条件。
下图为甲病(B—b)和乙病(A—a)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Ⅱ-3号不含甲病致病基因。请回答:
(l)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个体可能的基因型。
Ⅰ2__________,Ⅲ9 __________,Ⅲ11____________。
(3)Ⅲ7的直系血亲中,携带有甲病基因的是________。写出与Ⅲ10产生的卵细胞可能的基因型为________。若Ⅲ8与Ⅲ11,结婚生育一个患乙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生育一个患乙病但不患甲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假设某地区人群中每10000人当中有一个乙病患者,若Ⅲ8与该地一个表现正常的男子结婚,则他们生育一患乙病男孩的概率为。
甲乙两个小组分别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进行探究实验。请分析回答:
(l)甲组想探究的是“酵母菌是否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能产生CO2”,现提供若干套(每套均有数个)实验装置如图I(a~d)所示:
①请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装置序号,并按照实验的组装要求排序(装置可重复使用)。有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________;无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________。
②装置中c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组利用图Ⅱ所示装置(橡皮塞上的弯管为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
①想得到实验结论还必须同时设置对照实验,请问对照实验装置(假设该装置编号为Ⅲ)如何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预测与结论相符合的现象,并填写下表:(a、b、c、d为移动方向)
将来自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叶片大量的叶肉细胞,平均放入装有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的大锥形瓶中,每一个瓶中安放一个CO2:传感器来监测在相同适宜的条件下瓶中CO2浓度的变化,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请据此回答:
(l)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后,随着蔗糖浓度升高,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______,从渗透作用的角度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与叶肉细胞的渗透作用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叶肉细胞进行渗透作用的半透膜是_____,是由________三部分组成的。
(2)若要研究光照强度对蔗糖溶液中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最好将叶肉细胞放在浓度为________的蔗糖溶液中,原因是______。
(3)除蔗糖浓度外,如果分别改变叶肉细胞悬浮液中CO2浓度和温度也能影响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前者的作用是__________,后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所示人体细胞的形态、数目变化,请分析下列问题:
(l)图①②③过程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②③过程中已发生了遗传物质改变的是________ ,①②③④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的过程是__________ 。
(3)④过程与①过程在特点上的重要区别是___________ 。
(4)图中乙细胞形成丙细胞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