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资产阶级的这种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政治上的成就伴随着。它在封建领主统治下是被压迫的等级……在工场手工业时期,它是等级制君主国或专制君主国中同贵族抗衡的势力,甚至是大君主国的主要基础;最后,从大工业和世界市场建立的时候起,它在现代的代议制国家里夺得了独占的政治统治。”
——《共产党宣言》
问题:
(1)以英法两国的相关史实为例,概括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主要方式,并举例声明
(2)英法资产阶级为确立和巩固“独占的政治统治”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举措。请概括其特点。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技、工业和政治领域内发生的这三大革命使欧洲获得了影响和支配世界的势不可挡的力量。……西方确立了它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领域的优势,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强有力地推动了全球一体化进程。
——《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材料二我们发觉自己处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李鸿章问:“阁下对贵国舍旧服而仿欧俗,抛弃本国独立精神而甘受欧洲支配,难道一点都不感到羞耻”?森有礼回答:“相反,我们对这些变革感到骄傲:这些变革绝对不是受外力强迫,完全是我国自己决定的,……只要发现长处就要取之用于我国。”
——1875年李鸿章与日本外交公使森有礼谈日本的服装
材料四“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是如何确立其优势地位的?
(2)据材料二图文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世纪晚期西方工业生产发生了哪些根本性变化?这些变化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对于材料三中李鸿章与森有礼的观点,你是如何认识的?
(4)20世纪初我国在引进和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过程中,取得的主要思想文化成果有哪些?

长江流域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读图:下图是明人画《南都繁会景物卷》(局部),画面描绘了明朝南京商业的繁荣景象。这里街市店铺林立,店铺前悬挂着“东西两洋货物俱全”“川广杂货”“万源号通商银铺”“京式靴鞋店”“南北果品”等招牌。
(1)根据图3和说明概括明朝南京商业发展的特点。
(2)进入近代以来,长江流域地区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屈辱、抗争和探索的过程。请从近代
前期列强侵略、中国的经济和政治近代化三个方面各举一例说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在那里事无巨细均由相互制约的大衙门审理,……中国的一切都通过这些衙门的自我调节。
——伏尔泰
材料二人们曾想使君主以专制主义支配法律,但是任何事物与专制主义联系在一起都会丧失其力量。中国的专制主义在灾难深重的巨大压力下,也曾试图给自己套上锁链,但最终完全徒劳无益;它用自己的锁链武装起自己,而且变得更加凶残。
因此,中国是一个以恐怖为原则的专制主义的国家。或许在最初的朝代,帝国的疆域还没有如此广大,政府的专制主义倾向稍逊;而如今的情形就完全不同了。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一一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四看一个政体是不是民主政体,不能看是不是具备了某些形式,关键是要看它是否建立在法治之上,能否建构一种科学的监督机制,能否把民主与集中合理地结合起来……。
——摘自“对现代国家制度的新思考”(《人民日报》2008年9月26日)
(1)试以图2所示制度的特点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2)孟德斯鸠极力倡导的“权力制衡”精神,是对图1所示中国大衙门“相互制约”精神的抄袭吗?为什么?
(3)据材料二,指出孟德斯鸠认为中国专制主义加强的原因。他对当时中国政治特点的认识是否符合实际?
(4)材料三体现了新中国的哪项政治制度?结合材料四分析这项政治制度的优越性。(4分)
(5)图2和材料三所体现的两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 概括说明这两种政治模式在本质上的不同。(3分)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摘要:

序号
提问人
籍贯
提问内容
回答要点
27
某君
广州
请问照相新法。
详细介绍
43
卓君
烟台
西人饮苦酒(啤酒),言能补身,不知用何料何法制成,能否多饮
发表专文详细介绍
83
友人
金华
西国如何治疗烧伤、烫伤
介绍具体方法
135
友人
上海
美国近有人以电线传播、数十里之远能闻之何人言语,此事甚奇面不可解,何理?中国人能造否?
传声电器,新发明之不久之新法,介绍原理

材料二

材料三早在19世纪末,随着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趋洋附西的倾向就在时势的流变中推动着生活习俗的演变。“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日洋楼,挂灯日洋灯,火锅日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
一一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晚清到民国初年社会生活习俗中所反映出来的现象。(不得摘抄原文)(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8分)


(1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2年,罗斯福在马萨诸塞州的一次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说:“当一个国家的贫困和失业人数超过了国家所能承受的范围和程度,那政策的调整只能成为政府唯一的选择,而且是越快越好。”
一一((世界现代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一一苗枫林《世界改革史》
材料三 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保障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_))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 (2分)
(2)材料二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 (4分)《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 (2分)
(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2分)
(4)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