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描述某一民族因人口过剩而向外殖民,指出:“这一个民族移植所到之处,其制度、宗教和生活方式亦随之而至。他们比照自己的母邦,建立独立自主的城邦。新殖民城邦与母邦相似的经济生活,产生与母邦相似的社会、政治纷争。”这一个民族应是()
A.公元前七世纪向外移民的希腊人 | B.十七世纪中移往美洲的英国清教徒 |
C.十九世纪初移民东南亚的中国人 | D.二十世纪中移民巴勒斯坦的犹太人 |
有位学者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历史家”、“所有历史都是当代史”,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史学家因其个人立场、文化背景不同,因而对历史的解释会不同 |
B.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历史学家,可以不凭借史料而加以说明、解释 |
C.历史著作的编撰,其客观性、科学性是否存在和真实而令人怀疑 |
D.历史学家凭其掌握的资料,阐释历史事件因果而重建历史的真相 |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纵沦汉唐宰相制度的差异时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需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决议,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这则材料说明
A.政事堂不掌握实际的权力 | B.皇帝权力被严格限制 |
C.机构设置霓替,官员冗滥 | D.宰相权力被分散削弱 |
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A.人与自然的和谐 | B.社会现实 | C.人与社会的和谐 | D.人的生命 |
甘地认为,“以牙还牙”的报复原则,只能导致人类丧失理智,暴力只能孕育暴力,应当以仁慈来改造人类,他还说:“我相信菲暴力这种武器属于最强者。我相信,一个最坚强的战士才敢于手无寸铁,赤裸着胸膛面对敌人而死。这就是不合作的非暴力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坚持非暴力的不合作主义”。对这段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主张用和平和合法的手段进行斗争 | B.“非暴力抵抗”不是对敌人的屈服 |
C.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 D.提倡用仁慈来换取敌人的妥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