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
A.西汉中、外朝制度 |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
C.元朝行省制度 | D.明朝内阁制度 |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中国的报纸对革命进程一直非常关注。但最初多持“乱事”、“乱党”等否定立场,但1918年5月后却又逐渐转变为称俄国为“民主友邦”等肯定和赞美的态度。导致中国报纸立场变化因素包括
①孙中山“三大政策”的确立②国人对十月革命认识的深入
③早期共产主义者的贡献④国人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反思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民国成立后,国家自国家,社会自社会。”说的是辛亥革命未能根本改造传统社会,但辛亥革命对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以下体现“促进”作用的是
A.清新了当时的一些社会风气 | B.民主共和思想被普遍接受 |
C.使国体、政体发生了变更 | D.使民族资产阶级从此掌握了近代化的领导权 |
下图反映了20世纪初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①列强开始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②民族企业发展迅速
③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④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A.②③ | B.①② | C.③④ | D.①③ |
1893年康有为在广东南海首创《不缠足会草例》,1896年康有为与康广仁等在广州正式成立了“不缠足会”,并逐渐推广,新学堂则以不缠足为基本的入学条件,不缠足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该运动
A.因受清政府大力压制而收效甚微 | B.因戊戌变法失败而未能延续下去 |
C.有利于启发民智促进社会进步 | D.彻底杜绝了全国范围内的缠足陋习 |
谭嗣同在《仁学》中说:“两千年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两千年之学,荀学也,皆乡愿(注:伪善)也。唯大盗利用乡愿,唯乡愿工媚于大盗,二者交相资,而罔不托之于孔。”这反映出谭嗣同
①抨击君主专制制度②反对封建伦理纲常
③彻底地否定传统文化④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A.①②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