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9所示,一物体从光滑斜面AB底端A点以初速度v0上滑,沿斜面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某学习小组对物体运动的情况进行了变换,且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其中你认为正确的是(设下列情境中物体从A点上滑的初速度仍为v0)(      )
 
| A.若把斜面CB部分截去,物体冲过c点后上升的最大高度仍为h | 
| B.若把斜面AB变成曲面AEB,物体沿此曲面上升仍能到达B点 | 
| C.若把斜面弯成圆弧形D,物体仍沿圆弧升高h | 
| D.若把斜面从C点以上部分弯成与C点相切的圆弧状,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有可能仍为h | 
1964年至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相继试验成功,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在研制“两弹一星”中作出贡献的科学家。下列核反应方程式中属于原子弹爆炸的核反应方程式的是
A. U→ Th + He | 
   B. U + n→ Sr + Xe +10 n | 
  
C. N + He→ O + H | 
   D. H + H→ He + n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能充满任何容器是因为分子间的排斥力大于吸引力 | 
| B.可以将流散到周围环境中的内能重新收集起来加以利用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 
| C.测出油酸分子的大小,并已知油酸的摩尔体积,就可以估算出阿伏伽德罗常数 | 
| D.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升高时,压强一定变大 | 
一个铍原子核(
Be)从最靠近核的K层电子轨道上俘获一个电子后发生衰变,生成一个锂核(
),并放出
一个不带电的中微子νe(质量不计),人们把这种衰变叫铍核的
EC衰变。核反应方程为:
Be
。已知一个铍原子质量为m1,一个锂原子质量为m2,一个电子质量为me,光速为c,则一个铍原子核发生上述核反应释放的能量为
| A.(m1—m2)c2 | B.(m1+me+m2)c2 | C.(m1+me—m2)c2 | D.(m2—m1—me)c2 | 
如图所示为一个质点作直线运动的v-t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18s-22s时间内,质点的位移为24m | 
| B.整个过程中,BC段的加速度最大 | 
| C.整个过程中,E点所表示的状态是离出发点最远 | 
| D.BC段表示质点通过的位移为34m | 
物理学中引入了“质点”、“点电荷”、“电场线”等概念,从科学方法上来说属于
| A.控制变量 | B.类比 | C.理想模型 | D.等效替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