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历史典故“问鼎中原”中的“鼎”,反映了周朝礼制的严格,周礼主要是为了

A.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B.维护宗法制
C.确保等级制度的划分 D.防止诸侯争霸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67年,尼克松在《外交季刊》(Foreign Affairs)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在这个小小的星球上,容不得数以10亿计或许是全人类中最有才能的人民生活在愤怒的孤立状态之中。”他的主旨是

A.提倡美国与中国结成友好同盟 B.讽喻新中国的孤立无援
C.主张各国对中国实行孤立政策 D.认为对中国的孤立政策是无益的

民初著名政论家黄远庸曾写道:“由今思之,革命者,亦即罢学风潮之放大影片而已。综自革命后种种政界现象,凡系革命派所主持者,无一不与取缔风潮相似。革命之后,不从政治轨道为和平进行,乃一切以罢学式的革命之精神行之,至于一败涂地,而受此后种种恶果。”材料反映了

A.作者主张君主立宪,反对革命 B.辛亥革命其实就是一场大的罢学风潮
C.暴力革命需要先进革命精神指导 D.作者对辛亥革命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

历史学家钱穆解释“宰相”由来:“在封建时代,贵族家庭最重要事在祭祀。祭祀时最重要事在宰杀牲牛。象征这一意义,当时替天子诸侯乃及一切贵族公卿管家的都称宰……宰就是掌管杀牛祭祖的。”到了秦汉,家宰变成了国家的政治领袖。宰相的由来,反映了

A.古代贵族家庭十分重视迷信活动 B.皇权和相权之争是封建时代的顽疾
C.宗法制对古代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D.祭祀活动随着生产力发展逐渐消失

晚清的历史演进过程艰辛而悲壮,曲折而复杂,对此国内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涌现出一大批成果,其中有这样一些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他们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应该是

A.社会变迁的角度 B.现代化的角度
C.社会思潮的角度 D.社会群体的角度

民国时期,我国钢铁不但大量需要进口,钢铁冶炼设备也需要大量进口.同时有大量出口炼钢原料.该现象表明

A.我国工业发展缓慢
B.工业发展完全依赖外国
C.工业发展没有形成独立完善体系
D.工业发展比例严重失调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