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初著名政论家黄远庸曾写道:“由今思之,革命者,亦即罢学风潮之放大影片而已。综自革命后种种政界现象,凡系革命派所主持者,无一不与取缔风潮相似。革命之后,不从政治轨道为和平进行,乃一切以罢学式的革命之精神行之,至于一败涂地,而受此后种种恶果。”材料反映了
| A.作者主张君主立宪,反对革命 | B.辛亥革命其实就是一场大的罢学风潮 |
| C.暴力革命需要先进革命精神指导 | D.作者对辛亥革命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 |
有一个中学生历史兴趣小组想要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主张,他们应该阅读下列哪本著作最适宜
“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对“新的、不同类型”的正确理解是
| A.开创了现代政体新形式 |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
| C.确立了议会立法的原则 | D.确立了总统共和制 |
“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
| A.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 B.国王和首相之间权利制约 |
| C.议会和首相之间权利制约 | D.全体公民参与程度高,民主比较彻底 |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 A.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
| B.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
| C.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 |
| D.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 |
罗马法是世界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罗马法中所蕴含的某种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这个“法律观念”是
| A.抽签选举、轮流坐庄 | B.自由、平等、博爱 |
| C.人人平等、公正之上 | D.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