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党的十七大指出,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等。为此,全会提出了一系列富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这些要求和部署,始终贯穿着“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这根红线,让人们看到了更加注重民生的政策取向。
请用唯物史观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党和国家为什么高度重视构建和谐社会?
某上市公司(国家控股)董事会依据《公司法》规定,任命了总经理,却被当地政府否决。政府自行任命了一位官员担任公司总经理。由于该总经理成为事实上的“一把手”,董事会的各项决策权被架空,作为公司法人代表的董事长因不愿承担责任而坚决请求辞职。
请用有关经济学道理加以说明。
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情况
年份 |
2000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存款余额(亿元) |
64 332 |
86 911 |
110 690 |
126 190 |
140 000 |
比上年增长(%) |
7.9 |
17.8 |
17.4 |
14 |
11 |
人们常说“存款储蓄,利国利民”。请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一:某啤酒厂是一家国有中型企业,这家曾经在当地红火一时的企业,由于长期经营管理不善,市场日渐萎缩,经济效益逐年下降。自1993年到1996年以来连年亏损,到1996年末资产负债率高达152%,累计亏损2 288万元。
2005年初,该啤酒厂被一家优势企业兼并,当年实现减亏582万元,上缴税金1 200万元,各项经营指标均创历史最高水平。材料二:某钢铁公司是国有大型企业,从80年代末开始坚持以科技效益型作为企业的发展方向,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技改和科技成果,完成了技改投资30亿元,科研投入2.91亿元。公司还加强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公司劳动生产率达到世界一流,固定资产达500
多亿元,名列国有企业500强,具有较强的生存和竞争实力。
(1)材料一、二各说明了什么经济学道理?
(2)结合材料说明企业怎样才能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06年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要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总量,既要支持经济发展,又要防止通货膨胀和防范金融风险。引导金融企业优化信贷结构,改进金融服务,支持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流动资金贷款需要,增加对中小企业和农村的贷款,合理控制中长期贷款。
结合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为什么要把稳健的货币政策作为基本的经济政策?
(2)利用经济知识分析说明银行在实施上述政策中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材料: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没有利润,设备就不能更新,规模就不能扩大。因此,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必须讲求经济效益,才能不断提高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能力。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什么叫提高经济效益?(2)为什么要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