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种包装既轻便又结实,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为了控制这些“白色污染”,美国近半数的州实施了塑料袋“禁用法”,印度马哈拉施特拉实行对乱扔、乱用、乱发塑料袋者,最高可判5年监禁,并处10万卢比的罚款,意大利实行“塑料袋课税法”。这充分说明( )
A.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
B.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
C.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能动性的活动 |
D.实践活动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
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主要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着的理论体系 |
B.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C.人类历史上最成熟、最完善的学说 |
D.同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相结合的理论体系 |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核试验在内的许多科学研究都可以用计算机模拟实验,这样既可以达到实验的效果,又可以节约实验费用,降低实验风险。从认识论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
①科学实验活动是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之一
②有些认识不需要通过实践即可获得
③信息技术为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
④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而不播种,终无所收获。”这一论断意在强调()
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
C.实践具有自觉选择性 |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 |
梅花的冰肌玉骨、独步早春、凌寒留香的品格历来深为人们钟爱。在中国,梅花往往成为人格的象征或意趣的指向。陆游在被贬外放时写下了“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毛泽东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却写下了“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同样题为《咏梅》,但诗人眼中的梅花风姿与味道却各异其趣。这说明()
A.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梅花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
B.由于主客观条件不同,对梅花的认识会有不同 |
C.由于面对的是不同的梅花,人的认识不可能相同 |
D.受主客观条件限制,认识具有有限性 |
“世界无车日”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
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
③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性的特点
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