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 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
| C.宰相数量逐渐增加 | D.皇权不断加强 |
1956~1966年被称为“文艺学术发展的春天”,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硕果累累。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 A.“双百”方针的贯彻 | B.广大知识分子的辛勤劳动 |
| C.文艺创作素材丰富 | D.全国知识分子会议的召开 |
关于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不符合史实的是
| A.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 |
| B.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 |
| C.纠正了科学文化领域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 |
| D.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教训 |
在国庆十周年电影展览中,共展出35部电影,其中大部分为1956年拍摄的,被称为“难忘的1956年”。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B.“双百”方针的提出 |
| C.文艺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 | D.文艺界出现繁荣局面 |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此后2000多年却是“万马齐喑”般的沉寂。新中国成立后学术思想又经历了1956年昙花一现,改革开放后的欣欣向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思想文化现象与国家的政治政策息息相关
B 领导者素质的高低决定社会文化繁荣的程度
C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百家争鸣”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
D 不同时代的“百家争鸣”所争论的主要内容是不同的
爷爷讲,在那段日子里,在电影院只能看到《红灯记》、《沙家浜》、《红色娘子军》等样板戏,哪像你们现在看美国大片,看韩剧。“那段日子”的文化生活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大量文艺工作者被下放劳动改造 | B.传统戏剧群众基础比较广泛 |
| C.左倾错误的持续发展 | D.文艺界“双百”方针难以推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