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新建预备仓记
(明)王阳明
仓廪以储国用,而民之不给亦于是乎取。故三代之时,上之人不必其尽输之官府,下之人不必其尽藏于私室。后世若常平、义仓①,盖犹有所以为民者,而先王之意亦既衰矣。及其大敝,而仓廪之蓄遂邈然与民无复相关。其遇凶荒水旱,民饿莩相枕藉,苟上无赈贷之令,虽良有司亦坐守键闭②,不敢发升合以拯其下;民之视其官廪如仇人之垒,无以事其刃为也。呜呼,仓廪之设,岂固如是也哉!
绍兴之仓目如坻,大有之属凡三四区,中所积亦不下数十万。然而民之饥馁,稍不稔即无免焉。岁癸亥春,融风日作,星火宵陨。太守佟公曰:“是旱征也,不可以无备。”既命民间积谷谨藏,则复鸠工度地,得旧太积库地于郡治之东,而建以为预备仓。于是四月不雨;至于八月,农工大坏,比室罄悬。民陆走数百里,转嘉、湖之粟以自疗。市火间作,贸迁无所居。公帅僚吏遍祷于山川社稷,乃八月己酉,大雨浃旬,禾槁复颖。民始有十一之望,渐用苏息。
公曰:“呜呼!予所建,今兹之旱虽诚无补,于后患其将有裨。”乃益遂厥营。九月丁卯工毕。凡为廪三面,廿有六楹,约受谷十万几千斛。前为厅事,以司出纳;而以其无事时,则凡宾客、部使之往来而无所寓者,又皆可以馆之于是。极南阻民居,限以高垣;东折为门,出之大衢。并门为屋廿有八楹,自南亘北,以居商旅之贸迁者,而月取其值,以实廪粟;又于其间区画而综理之。盖积三岁而可以有一年之备矣。
二守钱君谓其僚曰:“公之是举,其惠于民岂有穷乎!夫后之民食公之德而弗知其所自,是吾侪无以赞公于今日,而又以泯其绩于后也。”于是相率来属某以记。某曰:“唯唯。夫悯灾而恤患,庇民之仁也;未患而预防,先事之知也;已患而不怠,临事之勇也;创今以图后,敷德之诚也。行一事而四善备焉,是而可以无纪也乎?某虽不文也,愿以执笔而从事。”
【注】①常平、义仓:仓库名。②键闭:紧锁。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民之不给亦于是乎取给:充足 |
B.稍不稔即无免焉稔:庄稼成熟 |
C.则复鸠工度地鸠:召集 |
D.于是相率来属某以记属:隶属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敢发升合以拯其下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
B.民之视其官廪如仇人之垒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C.于后患其将有裨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
D.后之民食公之德而弗知其所自蟹六跪而二螯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太守佟公“惠于民”的一组是
①后世若常平、义仓,盖犹有所以为民者 ②命民间积谷谨藏
③鸠工度地,得旧太积库地于郡治之东,而建以为预备仓 ④公帅僚吏遍祷于山川社稷
⑤月取其值,以实廪粟 ⑥夫悯灾而恤患,庇民之仁也
A.①④⑤ | B.①③⑥ |
C.②③⑤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粮仓虽然是用来储存国家公粮的,但百姓遇到饥荒从这里取食也是理所应当的。 |
B.太守佟公通过观看天象而预测天将大旱,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表明他有谋虑深远的智慧。 |
C.佟公在预备仓的前面建有厅堂,无事的时候供宾客及上级派来出差的人居住,房租用来购买粮食,藏入仓库。 |
D.作者认为佟知府做了修建预备仓这一件事,同时具有仁、智、勇、诚四种美德,这样的事应该加以记述。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之视其官廪如仇人之垒,无以事其刃为也。
译文:
(2)予所建,今兹之旱虽诚无补,于后患其将有裨。
译文:
(3)夫悯灾而恤患,庇民之仁也;未患而预防,先事之知也。
译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子墨子自鲁即齐,即过故人。(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注]劝我者也,何故止我?”
(《墨子·卷十二》)
【注】如:应当。材料中墨子体现出的精神与孔子 的精神非常接近。
材料中墨子在实践道义过程中持什么态度?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墨子这种精神的评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阿留传
(明)陆容
阿留者,太仓周元素家僮也。性痴呆无状,而元素终蓄之。尝试执洒扫,终朝运帚,不能洁一庐。主人怒之,则帚掷地,曰:“汝善是,何烦我为?”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宾客虽稔熟者,不能举其名。问之,则曰:“短而肥者,瘦而髯者,美姿容者,龙钟而曳杖者。”后度悉不记,则阖门拒之。家蓄古尊、彝、鼎、敦数物,客至出陈之。留伺客退,窃叩之曰:“非铜乎?何黯黑若是也?”走取沙石,就水涤磨之。短榻缺一足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持斧锯历园中竟日及其归出二指状曰木枝皆上生无下向者。家人为之哄然。舍前植新柳数株,元素恐为邻儿所撼,使留守焉。留将入饭,则收而藏之。其可笑事,率类此。
元素工楷书,尤善绘事。一日,和粉墨,戏语曰:“汝能是乎?”曰:“何难乎是?”遂使为之,浓淡参亭①,一若素能,屡试之,亦无不如意者。元素由是专任之,终其身不弃焉。
传者曰:樗栎②不材,祈者不弃;沙石至恶,玉人赖焉;盖天地间无弃物也。矧灵于物者,独无可取乎?阿留痴呆无状,固弃材耳,而卒以一长见试,实元素之能容也。今天下正直静退之士,每不为造命者所知;迟钝疏阔者,又不为所喜。能知而且喜矣,用之不能当其材,则废弃随之。于戏!今之士胡不幸,而独留之幸者?
【注】①参亭:参互均匀。②樗栎chū lì:都指无用的木材。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应:照看 |
B.宾客虽稔熟者,不能举其名举:举出,说出 |
C.客至出陈之陈: 陈述 |
D.实元素之能容也容:收容,容纳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家人为之哄然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
B.何黯黑若是也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
C.沙石至恶,玉人赖焉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
D.用之不能当其材,则废弃随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
下列各句对文章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阿留负责看家、照顾柳树发生了一些可笑的事情,但对于绘画、调色很有天赋,周元素因此“专任之”,终身用他。 |
B.文章选取了“执洒扫”“应门”“涤磨古玩”等事例,通过语言、行动等描写刻画了阿留“痴呆无状”的特点。人物个性鲜明,呼之欲出。 |
C.文章为阿留作传,但并非局限于此,而想到了樗栎、沙石等其他看似无用之物,最终得出了天地间没有完全可抛弃之物的结论。 |
D.文章由周元素能容人、用人说开去,借以讽喻当权者也应像周元素一样,能任用天下的士人,用人当用其所长。 |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短 榻 缺 一 足 使 留 断 木 之 歧 生 者 为 之 持 斧 锯 历 园 中 竟 日 及 其 归 出 二 指 状 曰 木 枝 皆 上 生 无 下 向 者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试执洒扫,终朝运帚,不能洁一庐。
(2)遂使为之,浓淡参亭,一若素能,屡试之,亦无不如意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窦轨,性刚果有威,大业中,为资阳郡东曹掾,去官归。高祖起兵,轨募众千余人迎谒长春宫。帝大悦,赐良马十匹,使略地渭南,下永丰仓,收兵五千,从平京师。稽胡贼五万掠宜春,诏轨讨之。次黄钦山,遇贼乘高丛射,众为却。轨斩部将十四人,更拔其次代之,身拥数百骑殿,令曰:“闻鼓不进者斩。”既鼓,士争赴贼,贼不胜,大破之,斩首千级。赤排羌与薛举叛将钟俱仇寇汉中,拜秦州总管,讨贼连战有功,余党悉降。迁益州道行台左仆射。党项引吐谷浑寇松州,诏轨与扶州刺史蒋善合援之。善合先期至,败之钳州。轨进军临洮,走其众。度羌必为患,始屯田松州。诏率所部兵从秦王讨王世充。明年,迁蜀。轨既贵,益严酷,然能自勤苦,每出师临敌,身未尝解甲,其下有不用命即诛,至小过亦鞭棰流血,人见者皆股栗,由是蜀盗悉平。初,以其甥为腹心,尝夜出,呼不时至,斩之。又戒家奴毋出外,忽遣奴取浆公厨,既而悔焉,曰:“要当借汝头以明法。”命斩奴,奴称冤,监刑者疑不时决,轨并斩之。后入朝,赐坐御榻,容不肃,又坐对诏,帝怒曰:“公入蜀,车骑、骠骑从者二十人,公斩诛略尽,我陇种车骑,尚不足给公。”因系诏狱。俄释之,还镇益州。轨与行台尚书韦云起、郭行方素不协,及隐太子①诛,诏至,轨内诏怀中,云起问诏安在,轨不肯示,因执杀之。行方惧,奔京师,得免。是岁,行台废,授益州都督,加食邑户六百。贞观元年,召授右卫大将军,出为洛州都督。周洛间,因隋乱,人不土著,轨下令诸县,有游手末作者按之,由是威信大行,民皆趋本。卒,赠并州都督。
(选自《新唐书·窦轨列传》,有删节)
【注】①隐太子:李建成,唐高祖李渊长子。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次黄钦山次:驻扎 |
B.更拔其次代之拔:提拔 |
C.呼不时至不时:不及时 |
D.人不土著土著:本地居民 |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屯田”指政府组织、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殖荒地的农业生产形式,有军屯、民屯和商屯之分。汉以后历代政府沿用此措施取得军饷和税粮。 |
B.“贞观元年”一词中“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元年”指第一年。古代帝王一人一个年号,故可用年号称呼皇帝,如康熙皇帝等。 |
C.“出”字含意丰富,在文章中指京官离开京城去地方上任职。同时它还有“超出”的意思,如韩愈《师说》中“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中的“出”。 |
D.“末作”指工商业,与本业农业相对,文中窦轨实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贾谊《论积贮疏》中的“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已表达出重农抑商思想。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窦轨作战勇猛,连续取得不俗战绩。在渭南一带攻占土地,夺下永丰仓,平定京师,破稽胡,战胜入侵汉中的敌寇,在临洮击退了党项族和吐谷浑的进攻。 |
B.窦轨性情严苛,下属犯错一概斩杀。与稽胡作战时,窦轨斩杀了十四个后退的部将;处死奴仆时略有犹豫的行刑人员,以及犯了错的外甥,都被他斩杀了。 |
C.窦轨胸有谋略,作战防御都有谋划。当士兵遇敌慌乱后退时,他当场赏罚分明,并身先士卒冲锋在前,鼓舞士气;认为羌人会成为忧患,于是在松州屯田。 |
D.窦轨为人傲慢,心胸狭窄公报私仇。他面见皇帝时面容不严肃,又出言不逊,惹怒了皇帝;与韦云起等人有私怨,在隐太子被杀时故意隐藏诏书杀了云起。 |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下有不用命即诛,至小过亦鞭棰流血,人见者皆股栗。
(2)轨内诏怀中,云起问诏安在,轨不肯示,因执杀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独乐园记司马光
孟子曰:“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如与众乐乐。”此王公大人之乐,非贫贱者所及也。孔子曰:“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颜子“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此圣贤之乐,非愚者所及也。若夫“鹪鹩① 巢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②,各尽其分而安之。此乃迂叟③之所乐也。
熙宁四年迂叟始家洛④,六年,买田二十亩于尊贤坊北关,以为园。其中为堂,聚书出五千卷,命之曰读书堂。堂南有屋一区,引水北流,贯宇下,中央为沼,方深各三尺。疏水为五派,注沼中,若虎爪;自沼北伏流出北阶,悬注庭中,若象鼻;自是分而为二渠,绕庭四隅,会于西北而出,命之曰弄水轩。堂北为沼,中央有岛,岛上植竹,圆若玉块,围三丈,揽结其杪,如渔人之庐,命之曰钓鱼庵。沼北横屋六楹,厚其墉茨,以御烈日。开户东出,南北轩牖,以延凉飔,前后多植美竹,为清暑之所,命之曰种竹斋。沼东治地为百有二十畦,杂莳草药,辨其名物而揭之。畦北植竹,方若棋局,径一丈,屈其杪,交桐掩以为屋。植竹于其前,夹道如步廊,皆以蔓药覆之,四周植木药为藩援,命之曰采药圃。圃南为六栏,芍药、牡丹、杂花,各居其二,每种止植两本,识其名状而已,不求多也。栏北为亭,命之曰浇花亭。洛城距山不远,而林薄茂密,常若不得见,乃于园中筑台,构屋其上,以望万安、轘辕,至于太室,命之曰见山台。
迂叟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源,探礼乐之绪。自未始有形之前,暨四达无穷之外,事物之理,举集目前。吾病者,学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执纴⑤采药,决渠灌花,操斧伐竹,濯热盥手,临高纵目,逍遥相羊,惟意所适。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框,耳目肺肠,悉为已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
或咎迂叟曰:“吾闻君子所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迂叟谢曰:“叟愚,何得比君子?自乐恐不足,安能及人?况叟之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
【注】①鹪鹩(jiāo liáo):一种鸟。②“若夫”四句:语出《庄子·逍遥游》。③迂叟:作者自称。④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作者在政治上失意,便退居洛阳,全力编修《资治通鉴》。⑤纴(rèn):纺织。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厚其墉茨,以御烈日厚:使……厚 |
B.南北轩牖,以延凉飔延:迎接 |
C.事物之理,举集目前举:借取 |
D.操斧伐竹,濯热盥手盥:洗涤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曲肱而枕之吾尝跂而望矣 |
B.皆以蔓药覆之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
C.吾病者,学之未至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
D.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源,探礼乐之绪。
(2)况叟之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文章第二段从哪些方面记述独乐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举明经,补临清尉。河东节度使王思礼署为度支判官。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召授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俄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反东道,耽进屯谷城,取均州。建中三年,徙东道。德宗在梁,耽使司马樊泽奏事。泽还,耽大置酒会诸将。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大将张献甫日:“天子播越,而行军以公命问行在,乃规旄钺,利公土地,可谓事人不忠矣。军中不平,请为公杀之。”耽日:“是何谓邪?朝廷有命,即为帅矣。吾今趋觐,得以君俱。”乃行,军中遂安。俄为东都留守。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迁义成节度使。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谓馆于外,耽日:“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命馆城中,宴庑下,纳士皆心服。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封魏国公。常以方镇帅缺,当自天子命之,若谋之军中,则下有背向,人固不安。帝然之,不用也。顺宗立,进检校司空、左仆射。时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屡移疾乞骸骨,不许。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日元靖。耽嗜观书,老益勤,尤悉地理。四方之人与使夷狄者见之,必从询索风俗,故天下地土区产、山川夷山且,必究知之。其器恢然,盖长者也,不喜臧否人物。为相十三年,虽安危大事亡所发明,而检身厉行,自其所长。每归第,对宾客无少倦,家人近习,不见其喜愠。世谓淳德有常者。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一》)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
B.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
C.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
D.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 将吏谒泽/ |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
C.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
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萎婉说法。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耽胸怀宽广,维护大局。大将张献甫在樊泽将要取代贾耽为帅这件事上,心存不服。贾耽不为自己军权旁落而生气,反而对张献甫好言相劝,并带走了张献甫,保证了军队的安定。 |
B.贾耽诚心待人,处事有度。他不随意评价别人;而且在李纳士兵路过滑州时,没有采纳手下让他们住在城外的建议,而是摒弃疑虑在城中安排住宿并宴请了他们,李纳的士兵对他很信服。 |
C.贾耽建言治军,颇有见地。他建议应当由天子任命军队的将领,不应在军队将士中选拔,那样容易导致军心不稳,皇上虽然认为有道理,但没有采纳。 |
D.贾耽嗜爱读书,尤悉地理。年老之后,贾耽在读书方面更加勤勉;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拜见他,向他请教各地的风俗,以及物产、山川地理等知识。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
(2)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人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