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2008年国内经济形势跌宕起伏,宏观经济政策多次调整。年初,经济过热苗头显现,物价上涨压力加大,防止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成为首要调控任务。年中,GDP增幅回落,物价压力稍缓,宏观调控任务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年末,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中央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由于我国遵循了客观经济规律,采取了适当的宏观调控政策,2008年我国的国民经济依然保持了增长较快、价格回稳、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势头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一年三变所体现的辩证唯物论道理。
农民王某,一家5口人,1976年全家收入300元左右,全家住两间土屋,从生产队里分的口粮仅够吃十个月,家中值钱的大件只有一台收音机、一台缝纫机。现在,他家年收入粮食4000公斤,还养了猪、牛、羊等;一个儿子上大学,年收入1.8万元,盖了一座三层小楼,家中彩电、冰箱、洗衣机一应俱全,还安装了电话。
(1)王某一家的家庭消费在改革后,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2)是什么原因使王某一家的生活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3)在当前情况下,王某一家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消费观?
请分析下列材料:
我国2007年6月29日通过的《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同时,《劳动合同法》还规定,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但在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具体实施前,许多企业却针对那些工龄将到10年的员工发出了"裁员令"。
(注: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1)分析实行最低工资制对劳动者的意义。
(2)如果企业不执行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劳动者应该通过什么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3)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企业"裁员"行为的是与非。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安排部署扶持总人口为64万的22个人口较少民族的加快发展工作。
运用所学政治生活道理,结合实际,说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
2008年3月18日,200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草案正式获得全国人大通过,在预算草案中,财政部列出了今年的国家账本:2008年,全国财政收入58486亿元,比2007年执行数增加7181.97亿元;全国财政支出60786亿元,增加11220.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支出34831.72亿元。在这本由大量数字和图表组成的国家账本里,民生成为最大的亮点。强化支农惠农政策、增加就业和社会保障支出、解决“上学难、上学贵”和“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具有公益性的博物馆、纪念馆将全部免费开放,面对物价上涨,生活困难群众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将得到更多补贴……此外增加财政科技投入,促进自主创新;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材料体现了财政支出的哪些内容?是如何体现国家财政的作用的?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在过去五年中,我国政府从加强农业基础入手,把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全国粮食连续四年增产,储备充足。
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说说我国政府为什么重视粮食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