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一个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主要受到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       (  )

A.生产力水平 B.社会福利 C.文化观念 D.自然环境

表1-1是1953-2000年江苏人口变化情况。据此回答7~8题
表1-1

年份
总人口(万人)
每百万人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家庭户规模(人)
1953
3767.29
     4.49
  14.78
  4.19
1964
4452.21
     3.71
14.83
4.09
1982
6052.11
     5.55
15.82
3.91
1990
6705.61
     6.79
21.24
3.66
2000
7438.01
     8.76
41.49
3.23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徐霞客是世界上最早考察研究喀斯特地貌的人,他把喀斯特地区的山称为“石山”,而把非喀斯特地区的山称为“土山”。读图 “我国广西某地等高线图”,回答下题。

图中下列数字表示的地理事物,属于徐霞客描述的“石山”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游客在此地能欣赏到的景观是

A.怪石林立,突兀峥嵘 B.秋山如醉,冬山如玉
C.千峰万仞,峰峦叠嶂 D.泉水淙淙,悬河飞瀑

下图表示某地某日树影变化,F1表示当地日出时的树影,F2表示当地17时的树影,F2与F1等长。读图完成下来问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此日的昼长是11小时 B.F1 、F2与ON之间的夹角相同
C.当树影朝向N时,北京时间是12点 D.该地此日的日出方向是东北

若该地自然带为常绿阔叶林,则关于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能是南半球低中纬度地区 B.可能位于非洲西海岸
C.此时节易受冷锋影响 D.主要农业类型是小麦种植业

下图为我国某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建筑物高度由中心区向外递增 B.甲处可能为现代化农业区
C.丙处可能为卫星城 D.东北——西南一线人口密度较大

从热力环流角度判断乙处最可能的风向

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读“我国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甲河干流的南、北岸支流比较,南岸支流

A.流程长,较稀疏 B.水质好,无结冰期
C.流经地区坡度较大 D.流经地区多为红壤

图中虚线可能是
①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界②一月均温0℃等温线
③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界④年800mm等降水量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读我国城市(单位:个)空间分布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城市主要集中分布在 

A.30°N~40°N和105°E~125°E的地区
B.30°N~40°N和105°E~120°E的地区
C.20°N~40°N和110°E~120°E的地区
D.20°N~40°N和105°E~125°E的地区

导致图中P处城市呈带状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交通   B.土壤、矿产 C.地形、矿产 D.地形、交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