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考古发现,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多为礼器和兵器,北方出土的青铜农具比江淮出土的青铜农具要少。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应该是
| A.商周的青铜冶铸业水平不高 | B.商朝的统治者对农业生产不重视 |
| C.北方统治者重礼制和军事 | D.江淮地区富含铜、锡、铅矿 |
世界名著《安娜·卡列尼娜》深动反映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作者用作品中人物的话说:“现在我们这里,一切都翻了个身,一切都刚刚开始安排。”这里“刚刚开始安排”指的是
| 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措施 | B.加强农奴制的措施 |
| C.开展工农运动的措施 | D.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措施 |
关于农奴制改革后农奴权利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农民无偿得到一块份地 |
| B.农民不再受到村社的管理 |
| C.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
| D.自法令颁布之日起,农民即可以赎买份地 |
亚历山大二世说: “与其等农奴自下而上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地解放农奴”这说明他
| A.认识到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
| B.主要是维护农奴主利益 |
| C.主张实现天赋人权,人人平等 |
| D.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
列宁指出“1861年诞生了1905年”其真正含义是
| A.1905年革命是在1861年不断高涨的农民革命潮流中发生的 |
B.18 61年改革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成为 1905年革命的根源 |
| C.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为1905年革命准备了经济条件和阶级条件 |
| D.1905年革命是在1861年改革后,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基础上发生的 |
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 B.确立 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
|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