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 B.确立![]() |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
1982年召开的中共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原则,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将“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进宪法。这一发展历程表明()
A.国家对经济的计划指导逐渐终结 | B.市场经济成为中国社会各界的共识 |
C.对市场经济理论的认识逐步深入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确立 |
1943年12月,美、英、中三国首脑发表《开罗宣言》,提出“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我三大盟国抱定上述之各项目标,并与其他对日作战之联合国家目标一致,将坚持进行为获得日本无条件投降所必要之重大的长期作战。”《开罗宣言》的发表()
A.表明英美认识到以平等的姿态对待中国 |
B.反映抗日战争已经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
C.为抗战后中国收回所有被侵占的领土提供了依据 |
D.对于加快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起了积极作用 |
近代某位思想家在阐释自己著书意图时说“故博征往籍,发明孔子变法大义,使守旧者无所藉口。”下列主张属于该思想家的是()
A.“然则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欲悉夷情者,必先立译馆,翻夷书始” |
B.“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 |
C.“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 |
D.“国人等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
1878年12月14日《申报》刊登消息“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 ……日计焦煤若干,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相同……闻将续到一座,设肆于天津孔道云”从材料中获得的信息不包括()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是向西方学习先进生产方式的产物 |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较之传统手工业生产,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和更高的生产效率。 |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规模较大,并且全部采用雇佣工人进行生产 |
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有利于先进生产方式的传播 |
经世致用思潮在明末清初兴起,在清乾隆、嘉庆时沉寂,又在清嘉庆、道光年间开始复兴。其复兴的主要原因是()
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削弱 | B.清朝后期社会危机加剧 |
C.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 D.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松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