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从开始至今已经有一年半了。危机从美国的金融市场开始,迅速波及全球,并造成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大的全球经济衰退。鉴于金融体系在美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奥巴马政府领导下的财政部则在2009年3月制定了《金融改革框架》。文件的目标是帮助美国尽快走出次贷危机,保持金融体系稳定,促进美国经济增长。
材料二:2009年6月24日,美国证监会(SEC,是保护投资人的独立的联邦政府机构)主席代表SEC提出了五项改革措施,并表示坚持进行金融制度改革,加强对金融领域的监管,并使监管机构合理化,严厉打击市场投机,是治理金融危机和经济问题的根本之策,也是逐渐走出危机的必由之路。同日SEC最高决策层的五位委员投票,一致通过一项针对货币市场的改革议案,并开始为期60天的公众意见征询。此后,该议案将被送至国会争取立法通过并最终付诸实施。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有关知识,分析美国为什么要进行金融制度改革?
材料一 1978年到2008年我国GDP及城乡居民收入的变化
| 全国GDP(亿元) |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
| 1978 | 
   3624 | 
   138 | 
   405 | 
  
| 2008 | 
   300670 | 
   4761 | 
   15781 | 
  
| 增长幅度 | 
   82.97倍 | 
   34.5倍 | 
   38.97倍 | 
  
材料二中国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2008年上海人均GDP达到65473元,贵州则只有6742元,相差近10倍。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最高的上海是最低的甘肃的2.42 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最高的上海是最低的甘肃的4.3倍。2009年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3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10倍之间。
 (1)材料一、材料二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
 (2)结合所学内容,你认为怎样才能解决上述问题?
材料一我国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图表
| 1978年 | 
   1980年 | 
   1990年 | 
   2000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 15.7% | 
   17.1% | 
   15.9% | 
   12.07% | 
   10.85% | 
   11.3% | 
   10.98% | 
  
注: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日本1999年为54.18%,美国2000年为58.31%,德国2000年53.84%,英国2000年为55.27%。
 材料二
 (1)材料一、材料二各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4)
 (2)结合所学经济生活的知识,谈谈如何解决材料一、材料二中的问题?
材料一 2008年11月5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必须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拟在今后两年的时间内安排4万亿资金以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材料二 2008年11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平具体介绍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如图: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4万亿”投资构成是如何体现我国财政的作用的?
劳动生产率越高,创造的物质财富越多,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
中国园艺学会的一些专家分析了我国水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不顾条件,盲目发展。一些地方不顾市场需求和本地实际,重形式轻实效,要搞所谓公路两旁“一律”种果,弄得当地群众苦不堪言。个别地方已出现水果滞销,价格下降,果农增产不增收的现象。二是粗放经营,效益不高。目前我国果品平均亩产与先进国家差距很大。投产果园有30%为低产劣质园。有些果品外观和内在质量比较差,缺乏市场竞争力。因为单产低,质量差,所以效益不高。
 ①产生上述两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②请用(1)道理对两则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③专家的分析对我们发展商品经济有什么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