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凝聚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宏大水利工程,是全世界仅存的一项古代“生态工程”。在“5·12”汶川大地震中,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毁,其重建修复工作一直受到国内外社会的广泛关注。整个修复工程坚持真实性和完整性的理念,采用“四保存”的原则,即原建筑形制、原建筑结构,原建筑材料、原工艺技术,最大限度保留文物所在时代信息,保留其时代特征,尽可能保持原貌。全部修复工作计划在2到3年内完成。
(1)文物的保护和开发是一对辩证关系。运用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文物的保护和开发的关系。
(2)分析说明在都江堰重修复中是如何坚持正确的哲学思想的?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组织形式经历了以下探索历程:1978年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为基本特征的经济组织形式,代替了改革开放以前低效率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随着生产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也表现出一些不足,一种农民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
材料二: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在发展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瞄准市场,按照公司加农户的方式发展蘑菇、花木、葡萄种植业,形成了一定规模和效应,并涉足旅游、加工制造等新兴产业,掀起了二次创业热潮;聘请农业科技人员对农民进行生产技术培训,推动了种植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成立行业合作社,统一购买原料、提供技术指导、签订单,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市场风险,扩大了销售渠道;帮助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申报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创建地理标志产品,使农产品顺利打入市场,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阅读材料,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
(1)我国对农村经济组织形式的探索历程是如何体现实践决定认识的?
(2)小岗村的发展变化,对人们追求真理有什么启示?
材料一:2008年12月15日,海峡两岸空中、海上直航和直接通邮正式启动,两岸同胞期盼已久的“通邮、通航、通商”终于实现。“三通”的实现,对于推动海西建设将带来长期利好。2009年5月4日,国务院原则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这对福建省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
材料二:“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探索适合本省的发展战略,从“大念山海经”到“推进海峡西岸区域城市联盟”,再到“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初步形成“山海联动”“闽台联动”的发展格局。
阅读材料,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
(1)结合材料,用联系的观点说明“三通”实现的理论依据。
(2)有人认为“实践证明,‘先行区’发展战略是真理,它是不会改变的。”请运用真理的有关知识加以评析。(12分)
材料一:2007年面对中国经济过热而出现的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等问题,我们将货币政策由“稳健”改为“从紧”。 2008年10月,为了化解“金融海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在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有所下降的情况下,为防止经济出现衰退,我国政府在实际操作上把“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7月,中央强调: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要继续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材料二: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强调,全球经济危机性质,已从金融危机逐渐转为实体经济危机!中国经济可能最早见底,因为财政状况较好,外汇储备较多,积极财政政策干预力度是全世界最大的。中国经济维持7%至8%增幅应没问题。
(1)运用物质和意识有关原理,结合材料一阐述你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认识。(12分)
(2)金融危机对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一次发展的机遇。请运用辩证法知识,任选两个角度探讨如何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实现转“危”为“机”。(6分)
材料一: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英·贝克莱)
材料二:凡事物运动,总是受其它事物推动……最后追到有一个不受其它事物推动的第一推动者,这是必然的。每个人都知道,这个第一推动者就是上帝。 (意大利·托马斯)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
(2)材料二的观点在现实生活中很有影响,试列举它体现在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