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共同体执行主席谢尔盖说道:“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说这话的背景是
A西欧战后依附于美国 B西欧一体化进程加快 C西欧受到美国的威胁 D西欧将脱离美国
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上述现象说明
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 | 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
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 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
下图深色部分反映的是19世纪末某西方国家殖民地的分布情况。综合所学知识判断,该国家是
A.英国 | B.俄国 | C.美国 | D.法国 |
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 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
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 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
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 :“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 | 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 |
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 | 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
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载,“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这说明当时
A.商业是棉纺织发展的前提 | B.商人买贱卖贵伤害了农业 |
C.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 | D.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