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
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
1971年,美国建议,从联合国中取消“中华民国代表权”属于重要问题,需大会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可以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进入联合国,但不剥夺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美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力图使台湾当局在联合国有一席之地 | B.要求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C.坚持在国际上孤立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 D.拉拢新中国以增加与苏联斗争的力量 |
1950年,英国政府认为,承认新中国虽不是保护英国在华利益的“灵丹妙药”,但至少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而且,“如果不与这个政府建立关系,我们就不能对它将来的发展施加影响”。当时英国的对华认识
A.反映出中英双方的战争危机消失 | B.反映出新中国不承认旧的中英关系 |
C.没有预料到新中国会倒向苏联一边 | D.与美国的对华政策高度一致 |
1979年1月1日,祖国大陆宣布:“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祖国大陆此观点
A.表明了盼望两岸实行“一国两制”政策 | B.发布后两岸即实现了通航和通商 |
C.为和平收复香港和澳门提供了方法 | D.从实际出发,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
1950年,毛泽东说:“民族资产阶级将来是要被消灭的,但是现在要把他们团结在我们身边,不要把他们推开。我们一方面要同他们作斗争,另一方面要团结他们。”为此,中共的政策是
A.欢迎资产阶级参加新政协第一次会议 | B.吸收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参政 |
C.为将来取消各民主党派做好准备 | D.进行基层选举,建立各级人民政权 |
俄国立宪会议选举于1917年11月举行,诸多学术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布尔什维克得到了城市工人和前线士兵的广泛支持,但俄国社会革命党则获得了来自乡村地区农民的大量选票,使其最终以明显优势胜出。这说明
A.给农民分配土地使列宁赢得了民心 | B.布尔什维克在广大地区获得了支持 |
C.工人和士兵是苏维埃政权的支柱 | D.俄国十月革命的领导阶级多元化 |